您现在的位置: 柚子树 > 柚子树防治 > 正文 > 正文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为兰东烨打一场纯真保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2 14:06:53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25505.html

在孩子们青春期到来之前,让他们初步建立起对于文字高格调的审美敏感,他们的才华就可能被保护。

为兰东烨打一场纯真保卫战

王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现为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

陈晓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任教于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清澜山学校

司艳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任教于浙江永康外国语学校

魏志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任教于济南章丘区辛锐中学

王君:今天我为我们的这一期专栏请来了大家都熟悉的卢望军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晓东:君姐常说望军是我们团队里最会写文章的老师,她来聊作文,经验丰富啊!

志强:是不是请望军来写下水文啊?

艳平:君姐还说望军老师是我们团队里讲课最棒的老师之一,是不是要请她来说说作文课怎么上啊?

王君:大家都猜错了。今天的望军,身份不是老师,而是妈妈。她确实为我们专栏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我为这个东西取名为“写作未来忧虑”。她在忧虑什么呢?

卢望军:我忧虑我儿子兰东烨现在的写作状况。上初中后,他文字里面那种个性特质越来越少了。东烨的个性特质或者说文字特质,一言以蔽之,就是真。他写的文章,都是真人真事;他表达的内容,都是真情实感;他的写作,言由心生,笔因心动,写作和生活统一而不分裂。对于小学阶段的他来说,写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上初中以后,东烨渐渐出现了敷衍、厌倦甚至害怕作文的苗头。因为他一直习惯的“真作文”并不能让他获得肯定——考试的时候很难得到高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再是他构思文章的出发点,怎样符合考场作文的范式才是;那种鲜活生动的带有泥土气息的语言也渐渐少见了,他的作文,仿佛从一颗饱满的葡萄变成了葡萄干,也许更甜,但是风味已然不同。我担心,长此以往,他会离真正的写作越来越远,一旦不需要考试了,他就再也不会写东西了——这将多么遗憾啊!

王君:兰东烨是我们的小名人,因为望军经常在文章中提到东烨的写作。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东烨写他们家的小菜园,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哈。

我家的园子

兰东烨五年级下期习作

我家屋后有个大菜园,同时也是一个果园。

里面有玉米,有葡萄,有韭菜,有梨子,有白菜,有香瓜,有黄瓜,有桔子,有茄子,有柚子,有辣椒,有李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板栗。

板栗长大了,结果了,像毛茸茸的小玩具,也像缩成一团的小刺猬,在绿叶间跳舞。它们成熟的时候,会“啪”的裂开,像放了一个屁一样。随后,风一吹,从腚里面滚出几个小圆球,真像刺猬拉粑粑了。我往往等不到它成熟,就把它摘下来,穿着包得严严实实的鞋子,把它踩开,取出外壳还是白色的栗子。有一次,我用脚踩不开,便用手去掰。虽然板栗被我掰开了,但手也被刺了好几下,胀痛不已。最可气的是,居然还是个烂板栗——虫子早已经先下手为强,把板栗中间掏出了一条隧道。

梨子开花了,稀稀疏疏的,从来没有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碰上风雨,这不多的几朵花又被风雨打掉了。唯一能幸存的,可能也只结出几个“小枳”,但最后可能也会被麻雀啄掉,连“小枳”也吃不到。所以,在我印象里面,从来就没有什么梨子树。

葡萄大概就是主角了。被我们吃掉的葡萄,一般是还没有成熟的酸葡萄。等葡萄真正成熟的时候,还没有轮到我们吃,就被鸟啄掉了;成熟又没被鸟啄掉的,大概是烂葡萄了,就留给嗡嗡叫的黄蜂们吧。所以,当葡萄树被砍掉时,我也没什么好眷恋的。

柚子树硕果累累,很是热闹。一个一个的,都勾引着我的馋虫。它们挨挨挤挤,就像一家人。在奶奶家的时候,我天天都去看柚子,数柚子,希望它能多长些,长大些。

黄瓜也是菜园里面的佼佼者。等不到它完全长大,只要能吃了,我就把它摘下来,三口两口地就解决了。吃过黄瓜的嘴,会有点涩涩的感觉,像吃过柿子皮一样。爷爷不让我摘小黄瓜,说是没有长大就吃掉,太划不来,所以,我只得偷偷地摘,很快地吃。

玉米长在园子里,真像个稻草人。把它摘下来,把皮撕掉,里面就露出了像金牙齿一样的玉米粒。要吃玉米,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玉米的胡须太多了,我真想拿一把剃须刀过来,给它剃个精光。奶奶把装满玉米的高压锅放到火上,香气使劲地往我鼻子地钻。但不管我怎么着急,奶奶也不肯把火调大一点。我也只好提前准备好碗筷,等玉米一起锅,就用筷子把玉米穿起来,把它举得高高的,似乎在向小伙伴们炫耀。

等香瓜长大是最让我苦恼的一件事,我天天去看它,它天天是一副老样子,似乎在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被吃掉。我忍不住去摸它,希望它接受我的一番好意,快点长大,快点长大,可是,爷爷不让我摸。他说,你越摸它就越不长大。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是骗小孩的,可是,我想,万一是真的,可怎么办?

鸡跑到园子里去了,我去赶它,生怕它一脚把我最爱的香瓜踹坏,可是那鸡呢,虽然没有踩,却拉了一坨鸡屎在上面,似乎在说,这瓜是我的了。

不管怎么样,这臭瓜我是不吃的了!

陈晓东:东烨的文字一下子就我这这个成人吸引住了,对香瓜的等待,对黄瓜的贪嘴,鸡对香瓜的“独占”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中,心为之或忧或喜。因为选材小,所以深;因为描写真,所以动人。

司艳平:东烨的文字灵气堪比萧红,笔下万物,姿态各异,笔力老练又天真活泼。

魏志强:在东烨的文字中,我更多的是读到一份童真。他对于板栗爆开的描写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呢!

王君:我觉得,东烨的描写抒情很棒,比起萧红的《祖父的菜园》,是一点儿不逊色啊!他还很有思想呢,我们再看一篇。

活过一百万次的石头

兰东烨五年级上期习作

其实,路边的石头也有生命,每一块石头背后,都有着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有这样一块石头,它很漂亮,晶莹剔透,简直人见人爱。它活过一百万次,每一次都属于一个不同的人。

有一回,它是国王的石头,国王整天把它镶嵌在王冠上,让每个人都看到它。它讨厌被炫耀。

一天,国王死了,石头和国王一起被活埋了。

有一回,它是雕刻师的石头,雕刻师整天把它放在工作台上,用刀片刮来刮去。它讨厌变成别人想要的样子。

一天,雕刻师不小心让它掉在地上,它被摔死了。

有一回,它是画家的石头,画家整天把它摆在桌子上,对着它画画。它讨厌变成不同的颜色,它只需要一种颜色,那就是它自己本来的颜色。

一天,画家把它带到小河边上。它被小狗叼走,丢到小河里淹死了。

……

有一回,它是小王子的石头。小王子爱它,它也爱小王子。小王子每天都要把它带到玫瑰旁边,对它说:“她是世界唯一的玫瑰,你是世界上唯一的石头。”

一天,小王子想去旅行,把玫瑰留在他的星球上,把它带到了地球上的撒哈拉沙漠。他们在那里过着流浪的生活,也遇见了许多其它千奇百怪的石头。但是,小王子仍然每天对它说:“你是世界上唯一的石头,你对我很重要!”

有一天,小王子想念他的玫瑰了。但小王子的身体太重了,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他让蛇咬死了自己,让灵魂回去了。

石头守在小王子的身边,守了七七四十九天。有一天,石头也想念小王子了,也让蛇咬死了自己,让灵魂去和小王子团聚。它觉得自己变轻了,飘起来了,一直飘到了小王子的星球上。

从此,石头的躯体陷在泥沙里,日日夜夜被人踩着,再也不晶莹剔透人见人爱了。但它不后悔。

它再也没有活过来。

因为它已经被爱过,也去爱过了。

陈晓东:我从这篇小小的童话故事中读出了《小王子》的影子,更读出了东烨一颗玲珑剔透的童心。因为爱过,因为被爱过,所以此生无悔。东烨的文字带给人享受,也带给人思考。

司艳平:如果说上篇文字是美丽的菜园,这篇文字就是深邃的潭水,充满哲思,教人赞叹。

魏志强:东烨简直就是一位小哲人,他通过这篇小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文章有深度也有温度。

王君:我们东烨真是一个天才的写作少年啊!望军,你能提炼一下东烨的写作风格吗?

卢望军:真,是东烨作文最鲜明的风格,他怎么生活,就怎么写作;其次,语言清新自然,有一种泥土般的质朴和芳香;第三,东烨的作文往往有完整的结构,而缺少局部的精雕细琢,他的写作风格更像小说式而不是散文式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烨的作文,视野比较开阔。他的阅读量也许不是很大,但是阅读面比较广,比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石头》,就综合了《小王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不老泉》以及《写给儿童的哲学启蒙书》四本书的阅读经验。这些读过的书,变成了他思想的一部分,变成了他看待一块普通石头的诗意眼光。

王君:现在东烨上初二了。我知道的,初中生是很忙的,我也好久没有从望军的笔下读到东烨的文字了,他现在的文字,有什么变化呢?

卢望军:东烨的文字,出现了一些套话。有一次,他为了表示时间过得慢,竟然用上“我盯着墙上的挂钟,仿佛秒针都停止了走动”这样俗套的句子——我以为,不使用自己的语言,是文字堕落的开始。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语言文字才会永远有青春气息。

其次,为了追求主题正确,他有时候会牵强附会。比如,他有一次写幽默,前面写得倒是生动,可是结尾却来了一句“幽默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能促进社会和谐融洽”。这种感觉,就像吃苹果到最后,发现苹果核是烂的。东烨坦言,这是政治书上的话。

王君:听望军这么一说,我想起了一些往事。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作文都很棒,但上了高中后,我好像慢慢失去了写作的灵气了。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写作几乎都没有什么亮色。

陈晓东: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高中阶段你会出现这样的低潮呢?

王君: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阅读跟不上了。上了高中后,我大量的时间花在做数理化的题目上了,没有再像小学和初中时候一样大量阅读。二是语文本身的高考应试训练越来越残酷。当时的考试是有标准化的模式的。模板式的训练多了,脑子就生锈了。三是因为成绩不好,整个人就活得很紧张。而且这种紧张没有发泄的渠道,也不敢发泄。所以除了考试作文,并没有怎么好好地去写东西。望军,你作为妈妈来观察,东烨的情况跟我的相似吗?

望军:王君老师高中阶段作文处于低潮的三个原因,其实可归结于一点,那就是初中和高中的读写,并不是基于心灵成长,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应付考试,最省时省力的阅读,只读故事梗概,因为这样的读法应付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为了应付考试,最保险的写作,就是按照一定的套路行文。初中阶段,语文科目要求的读和写,都带着明确的任务导向,于东烨而言,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差事,虽然说不上苦不堪言,但差不多是索然寡味的。

王君:如果我们要留住东烨的写作才华,并且要努力地发展他在这个方面的天赋,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呢?

司艳平:阅读与思考不能停止,只有源源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养料,才能保护好写作的源头。

魏志强:我觉得还是要保存一份“真”,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书写触动心灵真事,抒发最真实的想法。

陈晓东:不用自己的语言是堕落的开始,这话妙极。要说自己的话,就要有自己的思,要有自己的思,就要真读书,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王君:望军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母亲,从你的视角来看,你有哪些期待呢?

望军:我期待中的初中语文课堂,是这样的:

把语言学用和考试能力结合起来,把精讲精练而不是题海战术当作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的主要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和考试成绩做保证,赢得课堂上进行深度读写的时间。

师生共读经典,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阅读体验交融,让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生命节律共振。这样的阅读,一定是涂亮生命底色的阅读,一定是为精神奠基的阅读,也一定是完全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考试的阅读。

师生共写佳作,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写作经验碰撞,让阅读和写作、生活和写作完美统一。这样的写作,一定是“我手写我心”的真写作,一定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纯写作,也一定是可以入得了阅卷老师法眼的实用写作。

读好书,是高质量的输入;写好文,是高质量的输出。读写,是生命的呼吸,在吐故纳新之间,生命神清气爽。唯有真正的读写,才是抵达学生美好精神生活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王君:在日常教学中,不少老师,大多会引导学生写一些“思路清晰,准确生动,正面积极”的所谓“保险系数”很高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写多了,孩子们的审美就被破坏了,天性中的诗情就没有了。我建议望军要和东烨一起主动地防范——防虚防假防滥情。如果能够在东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让他初步建立起自己对于文字高格调的审美敏感,他的才华就可能被保护。

当然,我们对“纯真保卫战”中的“纯真”的理解也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纯真”应该是指明净天真,童真童趣;而对于中学生而言,“真纯”则应该是以真挚的情怀观察世界感悟人生,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领悟,文字也渐渐有深度和高度。东烨升入初中后,一定也有这样的文字吧?望军还能推荐一些,作为我们本次研讨的展望吗?

鱼游到了我的脸上

兰东烨七年级习作

那个早晨,一切才刚刚从黑夜中醒来,路上还没有行人,只有忽高忽低的鸟鸣声,还有偶尔露珠从树叶上滴下来的声音。

奶奶家屋后的池塘里,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这些鱼最大不超过五厘米,最小的不过米粒大小,游得却极快。偶尔,它们会在石头或水草旁边休息一会儿,让我怀疑它们是否睡着了。但是,正当我想去唤醒它们的时候,它们又突然游了起来,从这一头游到那一头。

岸边有许多矮小的植物,倒映在水里,与水藻十分相似,以至于我一时竟分不清楚哪些是水藻,哪些是倒影。有时,一条小鱼从水中跃起,激起一圈圈涟漪。水面晃了起来,倒影也跟着晃了起来。透过晃动的水纹,鱼的身体,仿佛被分成了几截,有一种魔幻的感觉。

我突发奇想,跑进厨房,揉了一个面团,跑回池塘边。我将面团捏成小球,一个一个地往水里扔。鱼儿争先恐后地游到我面前,游进我的脸的倒影里。我的倒影被大大小小的鱼揉碎了,不再清晰。我一边扔面团,一边凝神看着水中的鱼和影。一条一条的鱼,游到了我的脸上,在里面挤来挤去,我不禁觉得脸痒酥酥的。鱼儿分成几组,各自围着一个面团抢食,好像在我脸上绽开了几朵青白相间的花。面团刚刚入水,便被一抢而光,花便迅速凋谢了,好似昙花一现。我连忙向水里继续投食,花便谢了又开,开了又谢。不多时间,水中好似已经历了无数次的春秋轮回。

渐渐地,我手中的面团越来越小,直至没有。鱼儿也不再在我的脸上花开花谢,而是在池塘里漫无目的地游移。太阳越升越高,照在我的脸上,暖暖的。路上也慢慢有了行人,路上遇见了,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就像之前无数个早晨,也像之后无数个早晨——而对于我,却是意外的惊喜。

这个早晨,我遇见了美。

这个早晨,我知道了,美由心生。

司艳平:东烨的写作经历启发了我的思考,语文素养与语文应试之间,如何勾连与平衡。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要成为孩子纯真写作的引路人。

陈晓东:这期专栏看似为兰东烨打一场纯真保卫战,其实更是为了我们每个学生,甚至每位成人打一场幸福的保卫战,因为纯真不仅是为文的底色,也是为人的底色。

魏志强:纯真保卫战,实际上保卫的是孩子的写作热情,保卫的是孩子的人生态度。这场战役我们必须好好打!

百年中国语文人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

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

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

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多次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全国中语优秀教师

全国中语教改新星

省优秀班主任

公开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

1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出版专著18部

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教学理念

其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

编辑:熊幸

制作:施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fzi/564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柚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