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潇梁民达史易龙徐玉婷摄影
史易龙编辑
時雨全文共个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7月3日开始,在鄱阳湖上空,雨仿佛永远不会停下一般倾泻。据人民网报道,今年7月7—8日江西省大暴雨范围之广,为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之最。截至7月22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受灾面积.9万亩。其中,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58.5亿元、受灾面积.8万亩。被誉为“江西最大粮仓”,毗邻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县,是江西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得的遥感图像显示,鄱阳县莲湖乡北部、昌洲乡昌江等以及永修县靠湖的多数乡镇被水淹没。三个月过去,洪水渐退,灾后的莲湖乡和昌洲乡像一本被水浸透的书,留下难以抚平的褶皱。以下是正文。“水是慢慢涨起来的”7月9日13时,鄱阳县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最高级别:Ⅰ级响应。当晚21时35分左右,昌洲乡周边中洲圩连日浸泡后溃堤,大量江水涌入,15个行政村全部被淹,三万多人口转移。昌洲乡处于鄱阳湖水系昌江中下游的冲积洲上,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圩乡”。在这样的受灾地点,船是洪水中唯一的交通工具。▲余高民驾驶着渡船横渡昌江“水是慢慢涨起来的”。航行在平静的昌江上,不到五分钟,59岁的余高民就能驶着渡船横渡昌江。开了近九年渡船的他没有预料到,“今年汛期的水位会比年还高”。7月11日晚间21:00,在江西饶河鄱阳站,年特大洪水留下的22.61米历史极值线已经被湖水漫过。与此同时,在鄱阳湖东南岸边的莲湖乡龙口村,村支书李昌青正带着村民乘坐渔艇转移到高地。转移过程中,螺旋桨挂住了水中的电线,船机倾斜,冷却箱里的水烫伤了李昌青的膝盖。强烈的刺痛如洪水一般上涌。李昌青带着伤,将龙口村户,超过七百名村民安全转移并安置。7月12日、13日,莲湖乡的圩堤接连溃口,龙口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水淹没,成为洪水中的一座孤岛。连续的降雨导致水位不断升高,余高民的渡船被迫停下。他搬到西岸亲戚家住了几十天,等待着洪水退去。▲站在渡船上的余高民“每家每户最少损失2万”余翠荷在亲戚家居住的五十多天里,昌洲乡小渡村生活区的水渐渐退去。60岁的她回到家中,度过断水断电的两天后,生活才开始恢复正常。10月22日,趁着天晴,余翠荷来到从小一起长大的余金花家帮忙复垦。余金花住在江边,年老房子被洪水冲毁,她把新房子建在了圩堤较高一侧,因此成为昌洲乡为数不多没有被浸淹的住宅。房子一面靠江,一面是田,打开厨房和阳台的门,江风直往家里灌。站余金花家门口,可以将多亩农田一览无余。“多亩颗粒无收”,余翠荷站在圩堤上,看着绿油油的农田叹了口气,“原本稻子都快丰收了,一场洪水,全废了”。7月份,已经成熟的早稻还来不及收,就被地下渗出的水吞噬。早该丰收的稻谷在水里泡了三个月,在原本快收获晚稻的时节,陡然冒出新芽。▲余有斌正在田间劳作,远处为受涝的多亩良田“每家每户最少损失2万,种子钱、肥料钱和丰收的收入加在一起。”余金花的叔叔用夹着烟的手指向农田说。补助只是杯水车薪,“一般每个人头给二十斤米,在外面打工的给十斤,去了安置点的也只给十斤”。余翠荷家十口人,只有近百斤米、一壶油、三桶方便面和三瓶矿泉水。圩田里的水不退,着急也没有用。年近70的退伍军人余有斌在靠近圩堤的高地上,种下耐寒、生长期短的大蒜和萝卜,作为日常生活的补给。他有一个儿子是部队里的副营长,7月份曾回家参与了抗洪抢险。提起儿子,他满脸骄傲。抗洪时用来固堤的红色沙土与圩堤本身的黄泥掺杂在一起,村民在上面洒下油菜籽,期待着明年春天的收获。▲堤坝边缘还残余着部分抗洪时期的物资“今年比九八年好过得多”尽管今年的洪水是“超历史”的,但李昌青和余金花都说:“今年比九八年好过得多。”年的夏天是黑暗的,整个夏天都没能通电。“病弱的老人扛不住,短短40天,我们龙口村相继亡故8个老人”。经历了98年的大水,许多村民都搬到了高处,这才在今年保全了三分之二的龙口村。“那段日子很艰难”。年特大洪水发生时,余金花四十岁,家里的孩子还在读书,什么活都得她做,家里缺钱,也没有屯粮。“现在好多了,家里什么都有,两个儿子也都出去了,蛮有出息的”。靠着光伏发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政府的扶持,年龙口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洪水涌入光伏发电站的那一刻,李昌青和村里的干部、民众心都碎了,“很多政府拨款建的路也被冲垮了,三百多亩农田被淹”,“真的很难过”。据李昌青介绍,龙口村光伏发电站项目投资七十多万,一年可产生十万元的经济效益,光伏发电站没了,要保障收入,就要另谋出路。开拓蔬菜园,筹划建果园,是龙口村灾后重建的第一步。村委会根据村里劳动人口的情况,安排村民外出务工等,多方式推动就业。随着县农业农村局指定的工作队驻入,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推进。灾后环境整治和消毒杀菌,恢复农业生产,灾后农业损失保险赔付,居民财产和村集体受损情况等工作全面展开。7月18日以后,为了传送物资,推进救灾工作,莲湖乡政府紧急搭建了浮桥,电力部门临时架线通电,水退到哪里电就恢复到哪里,同时逐步接通自来水。现在浮桥已经陆续拆完,等到洪水完全退去,再把光伏发电站建起来,李昌青相信:“一切都会回来的,都会好起来。”▲8月10日,李昌清正在查看民房和村部损失情况,指导处理水面垃圾(受访者提供)“日子总是越过越好”年8月20日,江西省发布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公告。从年1月1日开始,鄱阳湖十年禁捕,这宣告着个传统渔村和近2万户超10万渔民面临转产就业。昌江水面上已看不到渔船,针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但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许多贫困县、乡设有贫困户公益岗位,为部分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工作。灾后满目垃圾,昌洲乡和莲湖乡的环境清理工作被分配给公益岗位上的贫困户,每个月能有三百元补助。退一点清一点,垃圾车装走一箱箱的垃圾。现在的昌洲乡路面和农田里干净了许多,如果不是低处土砖墙壁上残留着泥沙印迹,很难察觉出洪水曾经到访过这里。▲洪水退却后在河岸边留下的垃圾余金花家院子里的柚子树结满清甜多汁的果实。两个从小玩到大的“老朋友”坐在一起回忆过去。余金花和余翠荷都出生在小渡村,也都嫁在小渡村。余金花摸着自己有些干枯的头发,余翠荷看着她说:“你相当幸运,从阎王庙里逃了出来。”年,余金花确诊乳腺癌,在南昌手术后,做了8次化疗,26次放疗才康复。家人不让她再干重活,每当播种和丰收的季节到来,亲戚朋友都会来帮她。孩子有出息,身边有朋友,余金花并不悲观。她相信,日子总是越过越好。年被洪水冲垮的老房子如今只剩下地基,从新房子走到老房子不到一公里。余金花将它用作菜地,旁边开满了荞麦花。她洒下鄱阳特有的“春不老”菜籽,期待儿子过年回来能吃上春不老腌菜。▲洪水冲来的菜籽长出了许多农作物,余金花与余翠荷正在收获这份意外之喜“哎呀!大水居然冲来了空心菜!”无人播种的树桩背后长出一大片空心菜,余翠荷又在空心菜丛中发现了一颗萝卜。她和余金花把萝卜拔出来,拍了拍表皮的泥土,拿着大水冲来的菜往回走,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一路上,余金花一直重复着:“真的是意外之喜。”(注:除李昌平和余高民外,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点击关键词查看精彩往期胡银泉
龚岚
尹松
邓超
孙平
黄一罗敏
刘世南
孟范昆
胡剑云
田浩然
麻卫芳吴悠
席毅林
夏海波
郭名生
王磊光
金晓梅村播
鄱阳湖
京剧团
cosplay族
三个人的学校
蓝天救援队零废弃村落
事实孤儿之家
军乐团
希望热线
素食
寻亲记幼儿园实习生之死
同志妈妈
林夏羽
ConnieMom
肖晨帆直击高考
国际不再恐同日
抗癌厨房
师大阅读现状报告“造型”理发店调查
考研者纪实
15元“买”国家奖师大体育江湖
城中村折叠
架空层搬迁博弈
泾口“梦时代”跳楼少年
非洲猪瘟
“拯救”保安潘有盲人高考
世界残疾人日
无声的世界康国卿
向上的力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zp/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