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的每一处房子都栖居了人生
喜怒哀乐、聚散离合、生老病死
艾家的每一条道路都行走着故事
章台走马、理想彳亍、寂寂归去
偶然一个路口、涵洞,人们短暂的交汇
你终究要去往夜生灯火的房子
而我们的相遇,有青苔爬满
艾家·爱家
今日“我晒我家”,我们选取了地处艾家腹心的刘家村的两户人家,晒晒他们的“人生栖所”。
此去风光如水,愿与君长怀。
壹·方塘一鉴开
90年代曾祥云结婚的时候,还是搭住在二哥的房子。婚姻与家庭让他头次感受到了责任,几番考量,他决定去学修摩托车。学成归来后,曾祥云在镇上开了9年修车铺子,到现在还有村人记得他的“光辉岁月”:“那会儿摩托车稀罕,不止镇上,还有红花套人家的摩托坏了过来找曾师傅哩。”千禧年后摩托车修配行业热度下降,曾祥云开始跟人学开大货车,攒了些钱,又赶上风潮转行做起了驾校。13年他修造了现在的房子,不高三层,依山傍水;庭前有假山池塘,水面不大,却自在游鱼,不生蚊蝇,问他,才知道是自己跟网上学着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自动收集雨水和换水装置。“敏而好学”这个词汇与中年的曾祥云似乎也相得益彰。
方塘一鉴
池塘边上有个小凉亭,用建房所剩的铁皮修的,亭下两把竹凳,一只朱漆根雕的小茶几,颇有古风。小茶几是曾祥云的“心头好”,是疫情期间宅家无事他自己用捡回来的树根学着打磨上漆的;几旁一丛多肉,也是用切割过的废旧轮胎作盆。这样的轮胎曾祥云还准备了不少,排在屋旁备用。
手作小几
“疫情急了闲修身,缓了赚钱忙,用心过日子,都是好日子。”
生翠
贰·庭有柚子树
于自华家是有“桥头第一家”美誉的,一在位置,一在景色。蜿蜒的河水与道路隔出了一块三角形的窄地,窄地上绿漆木顶轩花窗的两层矮屋,一道主人家自造的水泥花坛自桥上延来,隔出尘烟扬暖与此间风凉,真真儿的玲珑精致。
桥头第一家
房子起的早,那时候于自华一家人还住在老屋,而这矮屋起在路旁桥头,被妻子用作开了个小卖部,屋前榆树荫下的糖水冰棍儿是附近青年人们的童年回忆。后来妻子生病愈重,小卖部也关了张,矮屋闲置,无人打理,屋瓦凋敝,多生荒草。
17年中妻子病故,不几个月江城大道二期落址,老屋也被划在征迁范围内,于自华便带着儿子搬到桥头矮屋暂居。他与儿子平日以木工家装手艺谋生,18年夏天趁着淡季活儿不多,父子俩自己动手,对破败的矮屋做了好一番改造:原木吊顶、竹子栏杆、木质花窗、绿漆屋檐……本来影响镇容村貌的“顽疾”,倒变成村里的明星建筑,甚至常被过往行人以为是民宿茶肆,过来询问。
花影映门枢
矮屋屋侧生了棵柚子树,于自华改造时专在墙上留了个洞给它延伸枝干,靠路边还绕着它建了个小花坛,种了些奇草多肉,摆了颗圆沉大卵石,造景如微园,十分好看。
树是妻子健在时就在的,于自华记得当时还是株幼苗,如今已亭亭可以挂果了。
庭有柚子树感谢您一直以来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zp/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