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商务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强化脱贫攻坚政治担当,充分发挥联通内外、贯通城乡、产销对接的商务优势,着力推进电商扶贫、家政扶贫、对外劳务扶贫、产业扶贫、边贸扶贫等五大扶贫举措,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商务微新闻”今日继续推出“商务扶贫故事选编”栏目,介绍商务扶贫工作成效。
三年扶贫路,办好三件事
作者:金达芾
我是年春天受组织委派,来到四川广安龙安乡革新村驻村扶贫的。我到这个村上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村子并不是特别贫困,因为村委会的小楼是去年才刚刚修好的,交通也比较便利,村里通往外界的主干道是3.5米的黑化公路,非常适合走车,农民的房子也都修的不错,没有想象中那种贫困地区摇摇欲坠的,“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危房。甚至看上去要比我以前在京郊农村做村官的那个村子还要好一些。
但后来我发现,革新村被定为贫困村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年识别认定的时候,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特别差,听我前任第一书记说,村委会是借在乡敬老院里面办公的,借了一个会议室,那个房子哪里都漏,一下雨需要在墙边把玉米芯子堆起来,不然雨会飘到里头,至于村上的公路更是不要提了,下雨天不管去哪里,都得穿上筒鞋,一脚深一脚浅地趟出一条水路。后来年开始搞脱贫攻坚,老百姓在我前任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搞“四改三建”、搞“易地扶贫搬迁”,把国家的政策逐一落实到位,革新村的面貌才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所以说我在年初接手革新村的时候,村上的基础条件是比较好的。但另一方面,村上的产业、村民的收入和崭新的基础设施是完全不匹配的。我记得当时入户走访,房子从外面看很新,走进去几乎看不到什么装修、家具,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吃的饭也很简单,两张条凳一拼就是一张饭桌,一碗蚕豆炒土豆就是主菜,加一碗红薯稀饭,这是村民午餐的标配。我们革新村的脱贫攻坚以年为分水岭,上半场硬件条件这一部分已经打完,成绩非常好,下半场经济发展怎么打,完全看我的发挥,所以当时压力特别大。
一、龙安柚全产业链的发展
我当时对革新村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但大致的方向是有的,那就是要充分发挥商务部帮扶的优势,把商务部“五大扶贫”举措中适合当地的做法真真正正地落到实处。当时结合村情考虑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龙安柚产业。革新村所在的龙安乡是广安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龙安柚的核心产区,村上亩地,亩种的是龙安柚,产业结构基本是定型的,只是暂时盈利情况不佳而已;第二个就是要把电商产业给发展起来,因为革新村在经济发展上基础太差,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商务部帮扶就是最大的优势,必须用得充足,而“五大扶贫”举措中,最适合入手的就是电商扶贫。
当时革新村龙安柚的发展状况很不乐观,主要原因就是滞销。当时龙安柚没有走向全国市场,主要还是以本地消费为主,在乡上是群策村的柚子最出名,每年柚子熟了的时候,城里的客商就去群策村抢购,而革新村和群策村虽然都在一个乡,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中间隔了好几个村,客商不来,柚子全烂在地里,几年下来,老百姓的积极性没有了,也就懒得去管护了,柚子的品质也就越来越差,销售就更不理想,陷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把管护这件花钱的事变成让老百姓能赚钱的事。比如,果树需要疏花疏果,是个大工程,我们就琢磨这个花和这个果子有没有用处,如果摘下来的花和小果能卖钱,农民就愿意去做了。几经打听,多方联系,最终联系到了收购柚花和小柚果的厂家。
当时柚花这个项目是比较轻松的,现摘现收,10块钱一斤,公司派人来培训,按照要求收,当天收当天结账,群众积极性很高,每天下午五点村委会就站满了来交货的群众,摘得多的一天能有几百块,十几天的花期能赚一两千。这个花收过去之后,企业就加工成花茶。这个茶后来通过我们电商平台销售,还上过央视的扶贫节目,效果很不错,成了我们广安农特产品的一块牌子。
做的比较艰难,但最后效益也很好的项目是小柚果加工成中药材枳实的项目。这个项目是我们商务部医保商会牵线搭桥,我们和成都一家药企共同做的。企业对我们的产品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直径小于2cm,另一个是湿度不超过8%。第一个很简单,第二个就很难了,需要有专业的烘烤设备。
第一年做没有经验,我们不敢做的太大,只收了两万多斤鲜果。当时是五月中旬,四川雨水特别多,果子收上来了,要尽快脱水,不然很容易发霉变质。为了找烘烤房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后来锁定了30多公里外的一家茧站,用他们烘干蚕蛹的设备来给果子脱水。
第一次只加工了斤鲜果,因为没有经验,大小果子没有分开,小果子干透了,大果子还没脱水,反反复复加工了72小时,我和村干部在这个烤房里轮班守着,眼睛都熬红了,衣服都湿透了又干,干了又湿,才算加工完。
加工完之后仓储又是个问题,因为天气太潮湿,烘干的果子会返潮,我们试了很多办法,空调、电扇、电热毯、小太阳,只要是能除湿的方法都想了,才勉勉强强保住了加工的成果。第一年尝试走了很多弯路,加工成本很高,但也摸索出了方法,最重要的是群众见到了效益,惠农增收了7万多元,实实在在装进了柚农的口袋。第二年我们索性投资了十万元,自己建了个烘烤房,把柚枳实产业的产值做到了万元。
后来我们还研究了柚子次果的加工、柚子文化创意等等的衍生产业,都有困难,但总体上越做越好。得益于这个“柚花制茶、柚果入药、鲜果电商、次果加工、柚子文创、柚林养殖”的六位一体产业链,村上一千多亩的柚子树价值得到了最大化,支柱产业可以说是盘活了。
二、村级电商站的发展
做电商的起因很简单——帮村民卖龙安柚。一开始电商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并没有想到要做一个产业。
我们是5月底开始筹备做电商的。到6月的时候,有个机会,我们部里安排我参加央视电商节的录播活动。当时要带着我们的产品去。我一想我们没有产品啊,柚子还没上市,就带着上个月刚做好的柚花茶就去参加节目了。
当时做节目是我和另外一位甘肃的第一书记,他带了满满一台子的产品,而我只有一款产品。这个当时就把我震撼到了。我回来就召集村上开会,我们的电商不能局限于卖柚子,格局太小了,要把我们的农产品整个纳入进来。
除了柚花茶,我们严格意义上第一款电商产品是香肠腊肉。起因是我在村支书家吃饭,他蒸了一截子自己做的香肠,我吃起来特别香,口味也很合适。我就想,这个产品家家户户都做,又很有特色,可以试着推向市场。我们中午有了想法,下午就把电商服务中心的人请过来,做好方案,第二天就开卖了。这个产品卖了小半年,卖出去三千多斤,给村上赚了第一桶金。很可惜的是,到了入冬之后,就遇到了非洲猪瘟,全国猪肉制品禁止跨省流通,我们受了很大影响,五六万元的订单不得不取消,这个很遗憾。
在革新村搞电商扶贫我觉得做得最有意义的项目是我们的剁椒酱。这个产品是我们第一个探索的和贫困户利益直接挂钩的产品。缘起于一次走访慰问,在六组贫困户陈明兰家走访的时候,发现她做了很多坛子的辣椒酱,仔细一问,她原来在酱菜厂打工,有一手好手艺,经常自己做了分给亲戚朋友吃。我们尝了一下,味道很不错,她做的也很卫生。就这样,由贫困户制作后销售给我们集体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动用人力物力包装后利用电商销售,然后提取部分利润,剩下的利润全部返还贫困户的模式就这样探索出来了。她每年能通过这个产品销售增收超过一万元。
沿着这个模式,我们还根据贫困户各家各户的特点,因户施策,精准地帮他们设计自己农产品商业化之路。比如我们的荷叶茶、薄荷茶、五谷杂粮、苕粉这些产品,都是这样包装上市的。
我们在商业上做的最成功的的产品是土鸡蛋。我们当时想做一点尝试,就是不光做特色的农产品,还要做一般农产品。要把一款全国哪里都有的农产品做出特色来,能在网上卖出去,能够摸索出一个放到其他地方去推广的经验。
我们在这款产品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组货,年“双十一”的时候,我们和快递公司合作,单日销量冲到了全国第五,跟我们比肩的都是卖葡萄酒、化妆品这些高端产品的,我们很自豪,但是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坚持做农户散养散收,将收购量和农户的土鸡养殖量挂钩,因此单户产量固定,销量暴涨就意味着我们要扩大收购范围,面对不熟悉的货源我们的品控压力就很大,这些都是我们面临过的“光荣的困难”。
所以后来我们就主动收缩了,专注于我们的自营店,把数量降下来,品控做上去,做成一个精品。其间还是有很多挑战,比如市场价格波动,我们的定价体系,如何压缩成本等。为了压缩成本,我们尝试过近15个厂家的包装箱,价格从最低的3元到最高的10元。3元的包装基本上每箱30个鸡蛋最低要坏1个,最高要坏5个,损坏率超过10%。而顺丰专供的10元包装虽然贵,但是破损率控制在5‰,综合考虑到我们的品牌和售价,我们还是选择了更高的成本。
我们的土鸡蛋现在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起码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的土鸡蛋成了我们电商平台上的“逆行者”,在大部分农产品滞销的环境下,单月销售量稳定在0个左右。这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户无法外出务工带来的经济压力。
总结起来我们的电商做的规模不算太大,但是效益是很不错的,很多村民在中间受了益,这也让老百姓很支持我们。从我们做电商开始,党群干群关系一天比一天融洽,联系越来越紧密。村集体这个概念在老百姓心里开始强化了,最重要的就是党组织的威信高了,大家都感觉到了,是组织在带领大家谋发展,干事业,都很有奔头。
三、家政扶贫的发展
在这三项事业中,家政扶贫开展是最难的。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事物太新了,农民没有接触过,连听都没有听过,自然推广起来就很有困难。
我们在村上开大会做过几次政策宣讲,效果不好,老百姓进去,也听不懂。我们不得不改变做法,把工作做扎实一点。一户户去问,去动员,看到家里有条件合适出来做家政服务的村民,就去和人家聊。一开始老百姓还是不接受,也不爱听,由于我们平时用电商帮他们卖货,比较熟,放狗咬我们的事倒是不曾发生,却反正不太愿意听。
事情的转机是有一次去贫困户家里走访,七组杨太林的老婆陈文菊在抱怨,儿子年纪不小了,要结婚,买房子,没有钱。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借着这个给她说动了,带了头,其他人看到实惠就能跟上了。那之后我三天两头去他们家做工作,大概跑了四五趟,总算是说通了让她去参加培训,试一试。
为了让陈文菊能尽快适应,我给她联系了广安本地的家政服务企业,自己带着她去参加培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zp/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