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神秘花园》火透了。
这本书以黑色勾边,画出花朵、动物、建筑的形状,留白给读者任意涂色,号称具有减压的作用,于是乎,瞬间成为“亚健康”人群的救命稻草。瞬间攻占朋友圈的《秘密花园》小五君第一次在朋友圈里见到《秘密花园》的时候,心想“这什么鬼啊”,不就是个打发时间的画本吗,火上一阵就过去了吧。没想到一个月后,在社交媒体的传播下,热度丝毫不减,反倒成了趋势。上“当当网”一搜,多条评价中几乎都是好评。听说之前一度断货!它的原作者英国姑娘乔汉娜?贝斯福也一定始料未及。到底为什么?来看看推荐理由:适宜各个年龄段读者,可以帮助读者舒解压力,发现生活之美、创造艺术之美。简直就是神器啊,买买买。光有书不够,还需要一套彩色铅笔。48色的打完折左右。心疼装备党,听说世界上有套色彩铅,零售价2,分20个月把不同色系的铅笔寄给你,每月25支,够金贵的。色!看看这些彩笔,有没有陶醉?想想也够小资的:偷得半日闲,削好铅笔、铺开书页,想好配色,盯紧边线,刷刷地涂着。嫩绿的密叶里显出几多红花来,赫赫地在风中摇曳。笔尖落下,一切都活了。可是,世间并无如此完美的“神器”。你知道吗?一直涂下去,会遇见什么?答案可能是焦虑!焦虑!焦虑!医院。杭州一位大二女生小韩熬夜涂《秘密花园》,醒来得了“耳石症”。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体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过度疲劳,导致小韩的耳石脱落,产生了眩晕症状。无独有偶,一位孕妈咪刘女士为了缓解孕期压力,跟风买来了书和笔。开始涂色前三天,刘女士觉得自己心情不错,连带着妊娠反应都平缓许多。待到三天后她再拿起笔,不仅恶心呕吐,还出现了之前没有的头晕现象,这让她大呼吃不消。“神器”为何出现“反噬”?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解释吧。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咨询师李宏夫说:“人们在涂色的过程中是一种投入、参与的状态,停止了胡思乱想,人的心自然是平静的。选择颜色的行为也不是随意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潜意识的投射,能局部反应一个人内心的状态。类似涂色的艺术疗法对于一般性情绪问题、生活压力能起到一定缓解、改善的作用。而对于长期存在心理障碍的人,不能代替治疗。”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为了减压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艺术疗法,反而会导致焦躁,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看来,对于涂色书的治愈功效,还需理性看待。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SusanLinn就为《秘密花园》这一系列书泼了冷水。他认为,涂色虽然能让人在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中舒缓神经,但实际上这项活动比在白纸上作画更让人感觉受到局限。同时,他还强调大人不应该逃避真实生活,涂色书或许只能流行一段时间,大部分成年人也许还是宁愿在有空的时候多睡十分钟。因此人们应该对这种营销策略抱着一点清醒之心。医院杭州院区的邓军医生也有话说。在他看到周围朋友晒涂色作品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容易诱发干眼、近视,不适合青少年。“通常情况下,一分钟眨眼10次,注意力集中时眨眼次数会明显降低,会促进干眼的发生。”邓军说,他自己虽然没玩过,但涂色这样细致的活儿,肯定费眼。同时,建议佩戴隐形眼镜者先换上框架眼镜再涂画,因为隐形眼镜会破坏泪膜稳定性,眼睛本就容易干涩、不舒服,要是一门心思涂色,眼睛会更不舒服。作为眼科医生,他也不建议青少年沉迷在涂色游戏里,因为这会导致近视度数的增加。前两年,他们做过一个试验,连续玩连连看45分钟,近视度数加深30度。“虽然这是暂时性的,休息5分钟左右可以退掉90%,但总还会残留一些度数。”邓军说,积少成多,近视就是这么一次次积累起来的。最后小五君再啰嗦几句。世界那么大,总有恶意要承受。想逃,荆棘会扎烂你的衣裳。在恐怖的压迫下,亟须为焦躁的生活找一个出口。除了涂色书能给人一点安慰,常见的减压方式有很多。
一首好诗,一次远行,或许更能带给你温暖的色彩。(综合钱江晚报、中国日报网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