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心的年,琐碎的思绪
文
叶飞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人们也“怕”过年,但年里亲戚间的走动是少不了的。这一年,我和叔叔、堂弟相约到姑妈家里,作为姑妈娘家人的我们,一一给姑爹姑妈拜年。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一年的第一场饭局,小酌便醉了,虽说我们每年都会去,但是同往的时间和次数还是少,推杯换盏间,确实加深了亲情。现在姑爹姑妈他们已是花甲之年的人了,儿子们举家都常年在外,所以平时即使我们这些晚辈有时间,也没怎么去探望,只有趁过年时间,他们的儿子及儿媳等在家,尚能决定数人同去吃顿酒饭,热闹热闹!这个时候灶头,姑妈家的儿媳们便能充当主角,以减少老人们忙前忙后的操持。姑妈家门前还是那口鱼塘,不过已经易主,原来还有几分清澈的池塘,现在淤泥甚厚,旁边一排猪圈依塘而建,池塘自然没有原来可泳之水了。记得很小的时候,只要一到寒暑假期,或者是星期天,便吵吵着去姑妈家玩,哪怕是徒步十几里地,都是一种莫名的向往,走小道趟泥泞,那真的是常客。那时候,姑妈家后院子屋角有一棵栗子树,有一两棵橘子树,有一棵柚子树,鱼塘可以垂钓,可以游泳,当然还有儿时表兄弟及周边伙伴,还有姑爹姑妈不厌其烦的呵护,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去往姑妈家的强烈欲望。那时候,尚且年轻的姑妈常叮咛:“孩子们,你们常来咯,长大后你们就会来得少了。”我当时不以为然,不曾想,长大后慢慢体会到,真的是这样,搜罗出来的原因大概有一箩筐。垂钓依然可以,但似乎没有更多时间去蹲守,即使池塘还可游泳,但儿时的伙伴已经不是玩水嬉戏的年龄。如今,只有一堵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围墙还在,眷守着两位两鬓斑白,还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老人。从小到大弹指一挥间,我们也将会成为饱经沧桑的老者,故当惊醒,珍惜当下,对父母不吝持续关爱,亦应当不吝持续关爱我们的儿女,扮演好自己的主演角色,众数家庭的和谐,便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关键,也算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End———————作者简介:叶飞,本名冯建湘,年生于湖南湘潭。军人出身,喜好写作,曾有10余篇散文评论见诸报端,时事变迁,曾多时不再投稿,偶尔笔耕,也把文章私藏了起来,待日后重启记忆!如今,又想敞怀,把心扉即时向读者打开,希望能识得更多良师益友。往期精彩回顾:
·扶贫专栏
蒋书权:大仙村委年工作总结
·阳佳辛:参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园
·风信子:那棵桂花树
·扶贫专栏
陶勇华:驻大仙村扶贫记
·女人的身材有风水之说,你信吗
·唐修政:在南宁做苦力的日子
·肖思静:玉叶随风犹蝶舞,翩然落地化成金
·紫竹:最爱清风吹酒醒,何须竹篓载鱼多
·蒋志雄:寒风凛冽透心凉,又闻农家腊肉香
·冰洁:芦花不解相思意,洒向江心逐浪飘
投稿须知
①文体不限,讲述你的故事,展现你家乡风光及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含散文、小说、诗歌、书画、摄影、在校学生习作等),字数控制在3万字以内,书画作品不少于10张。谢绝剽窃,文责自负!
②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