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应日中友好会馆邀请,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团,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派了市友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师生一行共58人,作为年度第二批中国大学生代表团上海分团,于11月11日至18日赴日本开展友好交流活动。
在日期间,代表团以体育与文化为两大主题,访问相关体育、文化机构,与日本大学生互动,举办乒乓球友谊赛,开展艺术交流,并入住日本人家,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此外,他们还实地了解日本在环保、防灾领域的先进经验,并种下象征中日友好之树。
本篇,我们带来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山梦晓的见闻心得。
秋末,一切仿佛开始变得橙黄。
没有了蝉鸣的喧嚣,日子好像也定格在从上海飞到日本的八天时光。时间很短,记忆却很绵长。我努力打开画卷,拾取这一路的色彩,一幅幅画面像电影般映入眼帘。
-11-11东京到达
1、环境篇:你是绿——是成长,是希望
秋日的东京,跟中国一样,早晚巨大的温差夹裹着正午的阳光。下飞机那一刻,被一股巨大的热浪震惊——东京虽然跟我们纬度相仿,但是独特的海岛地形使它的温度不那么低,冬天也很温暖。
紧接着,一个干净、整洁的绿色东京呈现在眼前。所有的街道色彩对比度都很高,地面很干净,一些交通标识用饱和度很高的黄色标记,极为醒目,远处的不加滤镜就很蓝的天空,给宽阔的街道增添了几分姿色。
-11-11浅草寺
在“购物天堂”浅草寺,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神社”文化令我印象深刻。在这里,你可以花日元,求一个签,如果是凶,你需要把它系在树上,代表把厄运留在那里,不带回家。我看着每一个虔诚的人前来寻求守护,不禁感叹神社文化的力量。
坐上新干线,从东京到名古屋,沿途的风景完美地诠释了日系动漫风,随手拍一张不加滤镜的风景都像是一幅画。新干线两边建筑的高度是递减的,层次分明。
与东京相比,名古屋人烟稀少了很多,一下车就是清新的蓝和大片大片的绿,天气则比东京冷很多,尤其早晚温差很大。这里的色彩与我们在日本电影、动漫里看到的如出一辙,干净的色彩,低饱和度的天空,幽静的小路,别墅式的小房子,我想应该没有人会不爱它吧。
2、文化篇:你是蓝——是整齐,是静谧
初冬的东京,日落得很早,5点多天已经完全黑了。地铁口以及市中心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人群,等待红灯,穿过人行道,回到各自温暖的家。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每一家餐馆、小店你都会看到很多老年人工作的身影。他们身体似乎很硬朗,每一天面对不同的客人都能热情服务。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临海,所以饮食中海鲜不少。各色各样的小鱼、大虾,分布在精致的便当盒里,饭前礼仪,要一起喊一句“我开动了”,饭后要说“我吃完了”,以表感恩之情。“粒粒皆辛苦”在这里被诠释得很好,盛的饭最好要吃光,表示美味可口和感激之情。
3、学习篇:你是橙——是活力,是创造
-11-12访日交流欢迎晚宴全体上师大成员
到达东京第二天的说明会主题演讲,使我受益匪浅。这次主题是“Thinktheearth”,由一位大学设计学老师讲授。他从环保和全球观的理念,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设计的构思和完成。他给我们举了一些很生动的案例,这些案例囊括了从关爱儿童、环保问题、关爱弱势群体等各个维度,强调全球性、企校结合、从儿童教育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这一点令我很震撼,为什么日本能够全国上下都如此整齐划一,是因为他们从小的教育就是统一的,全球化的,所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都是从“为他人做点什么”开始发问,然后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1-12日本电影博物馆
-11-12日本电影博物馆
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我们去了国立电影博物馆。在这里,看了经常在书本上学到的日本的电影史,参观了“电影杂志的神秘魅力”展览,了解了电影杂志的形成和发展。一个国家的电影史,或许也是一个国家的近现代文明史。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也看到了日本老一辈艺术家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人的珍贵资料,有幸看到他们的剧本创作原稿。我觉得学电影的孩子是如此幸福,能够以这样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汲取和传播文化的营养。
-11-13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与日本学生以及在日中国留学生交流
之后我们访问了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和名古屋艺术大学,并且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两所学校与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强大的动手能力。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我们参观了编导课堂,走进去是一个学生自己设计的舞美:用木板搭建的一个录影棚,模拟高中上学的教室。现场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亲自掌镜,摄影棚里各部门运转协调,学生表演轻松自然。一个镜头结束后,所有人员观看监视器,指出问题,再次拍摄。这样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每个同学都能切实掌握拍摄技术,体验创作全过程。
-11-13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编导教室
-11-14名古屋艺术大学
在名古屋艺术大学,大部分以设计为主。这里的学生思想更为开放,创作更为自由。在大学一年级时,所有人都要学习基础课程,然后找到自己最擅长和喜欢的点,天马行空地去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老师和学校都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一堂有意思的设计课。这节课请来了日本某知名品牌的设计总监,指导每一位同学的作品,使其与市场更接轨。校企能否结合?怎样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11-14名古屋艺术大学
4、人文篇:你是暖——是期盼,是陪伴
-11-16homestay日野町
最令我难忘的应该就是人生第一次的homestay体验。我们来到日本的日野町,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子。村子不大,徒步绕村旅行也就不到一个小时。但是村子的城镇化水平很高,每家每户都是独立的别墅,温暖的房间,舒适的榻榻米,干净整洁的院子里自给自足地种着水果等各种作物。
小森爷爷是我们这次homestay的主人,他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看似很酷的老头,年轻时在上海工作过3年,在北京、香港等地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英文很好,经常接待来自各地的homestay来客。
刚刚接上我们四个人,就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们其中一个人很自然地走到中国大陆副驾驶的位置准备上车,爷爷敲敲玻璃说,“Hey,girl,doyouwanttodrivethecar?”我们这才意识到,在日本,驾驶员坐在右边,跟我们国内是相反的。
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日野菜Quiz",很有趣。爷爷用英文和日文精心制作了30多页ppt,为我们准备了几十道关于日常食物的题目。有一个题目是“柚子多少年能够结果”,我们的回答是11年,结果正确的应该是18年,因为他家院子里的柚子树18年才长出来果子。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平常没有去思考的东西。
晚上入住榻榻米前,还有一个小细节。日本人家里特别崇尚节俭,水资源重复利用。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浴缸,可以自己在家泡澡。但是,泡澡水是从第一个人开始到最后一个人一直使用的,直到最后一个人用完,才能放掉。细心的爷爷奶奶让我们四个叽叽喳喳的小姑娘先泡澡,自己等到很晚才收拾完入睡。躺在榻榻米的那一刻,爷爷奶奶还特别过来叮嘱我们保暖。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到格外温暖。
第二天的DIY环节也很有趣。爷爷奶奶为我们安排了自己做豆腐和大阪烧的活动。豆腐的制作耗时耗力,需要一个人不停地搅拌,一个人掌控温度,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挤出豆汁,晾干加上调料,美味的豆腐就可以吃了。
-11-16homestay小森家制作大阪烧
-11-16homestay欢送仪式
-11-16homestay与小森一家
大阪烧食材很简单,最吸引人的是可以边做边吃,完美诠释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洋葱配合青菜、鸡蛋,用一定的比例搅拌,摊到锅里,每一片上放一块五花肉,然后就可以坐等香喷喷的美味出锅了。第一次吃自己亲手做的日料,感觉格外好吃。
这次接待我们的寄宿家庭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我们的到来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日常不能陪伴的家人,就由我们来陪伴吧!临别时大家互赠礼物,互留联系方式,说不完的再见,流不完的眼泪,都给这一次旅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天访学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惊叹时光之快。时至今日,访学前一天内心狂喜和激动还历历在目。希望、自由、爱、陪伴、礼貌等等词语,已然印在脑海中。回想我们种下的“和平、自由、发展、希望”之树,我相信,中日两国的友谊之树也能长青!
-11-13皇居全体成员合照
作者:山梦晓
编辑:东方网王佳烨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zp/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