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柚子树 > 柚子树栽培 > 正文 > 正文

辽宁bull沈阳铁链迷宫与漩涡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0 22:54:16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作者简介

铁链,本名孙大文,辽宁沈阳人,诗江湖扫地僧。

  一九九九年《当代作家评论》第六期《诗性,诗形与非诗》一文中,首次提出汉语现代诗歌作品,分为“具有诗性的诗”和“徒具诗形的诗”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本样式。有人将这个标准指认为:

  一是具有独立、自由的鲜活人格。超越社会层面,以生命体验、深入时间和生存内部,开启新的精神光源,拓展新的精神空间。

  二是具有独立的审美体验。作为人类最敏感的艺术器官,这种体验必须是原生性的,不同于任何他在的,富于新奇感、惊异感、意外感,成为一次原发性的灵魂事件,于瞬间开启对生命与存在的特殊体悟。

  三是具有独在的语言质素。作为诗性文体的本质属性,这种语言质素的要义在于:恢复了语言命名功能,是超语义的,是与精神同建而并非仅作为载体的,是造型性而非通信性的,能超人意料的组合而脱离语言惯性与语言制度,进而成为有趣的语言事件的。

  以上说法中有很大一部分,与这部诗集《水的锐角》的诗歌文本,可以形成对应。德汉诗歌的价值在于独立写作,游走于潮流之外。他像一位思想者,形式上很少抒情,这似乎有悖于传统诗歌主旨。但了解一位诗人性格以及阅读过他的大部分作品后,才能完整的看待一个人的诗。他的不煽情、不取悦,用诗和人的高度内在统一,完成个体写诗的行为。即使有一部分略有晦隐,但那也是内容对特定形式的需要所致。

  我们把读者不能轻易解读的诗分两类:一类是好诗,比如唐代李贺的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商隐的很多作品,比如近现代卞之琳的《风景》,海子的《九月》,再近期的例子就不举了。它们很难被没有一定诗修养的人一次看懂,但也不能说它们晦涩无法理解。它们是含蓄的,有答案,但很宽广,也不容易轻易被捕捉到。另一类是胡乱堆砌意象及修饰,痴人说梦的意识流叠加,那就是不好的。很显然,德汉的诗,是前者的方向,和审美价值追求。

  相交德汉已三载有余,很庆幸今天能为他的诗集作序,一是铭证友情,更是为了读者能更好的读懂和明白这一百八十六首诗,它们的艺术或思想指向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过,诗不简单不是语言的问题,是人与语言的结合。人与语言的结合不同于人使用语言,而是某种合而为一。具体的诗人与语言共舞创造出真实之诗歌。理清语言不是诗人全部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将自身投入,创造第三者。而创造出的那个东西既是语言的也是诗人的,既是异己的也是我之精华。一首诗,既携带语言的信息也携带生命的信息,而生命总是具体的。诗的确和生命情绪有关,但不是宣泄,而是抑制。

  其实我并不能全系解读好德汉的作品,因为他近寓言式的诗歌写作方式,是很难被一两个人随意指出其来龙去脉的。这里暂且归纳一下,他的诗在和同期大量作品对比下,令人感觉到有所不同的东西:

  一、内容经验的主题边缘化

  这本诗集,分两辑,分别是“水的锐角”和“人间的人”。以前者为例,作品中的每首诗都不长。名字和文本之间,也有很多似乎关系不太接近。而作者的行文和去向,让人不能轻易想到一起,仿佛没有多少顺理成章,内在跳跃和游离的程度很大。诗中没有多少日常情感和天然众态,比如传统乡情之类,多是作者自身超经验的个性感觉,并以倾向于使用忠于这种感觉的意象来安排,用不循规的词汇与词汇,句子和句子的陌生并构同置,处理出非生活日常的感触。例如:

  一滴水,或者一桶水

  或者一个三角形

  或者一把刀

  轮盘转到时

  拆掉,装上水

  而忘记指向我们的指针

  无家可归的不仅仅是人

  还有不放弃泥土的小杂草

  ——《水的锐角》

  这里的“一滴水”“一桶水”,和“一把刀”“轮盘”“无家可归的人”“不放弃泥土的杂草”,它们之间很难让人形成日常逻辑想象和勾连,像一些平行甚至疏离的事物组合。作者以个体心灵的受感为依托,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不能轻易领略的内悟,就像迷宫一样看不到出路,也像漩涡一样深不可测,仿佛卡夫卡的小说。

  在第一辑的作品里,这样的诗歌文本很多,有一些题名和内容似乎都不是很相关,让人无法想到作者起名的来由,而他最终用了那个题名。在我们的不解之后,包藏着作者独有的用意,即使它是多向式的。

  二、诗意的理性代替诗的感性表达

  作者的诗行中,几乎看不到直接或者间接抒情的成分,处处都是理性平静的表达,但这些理性是诗性的理性,不是常人固有的平凡思考。这样的文本,几乎贯穿整个诗集的始终。执着于不抒情,不透露情绪似乎应了那句话,诗非宣泄,而是抑制。仿佛幽静无声,充满暗力的漩涡。所有诗句都不取悦人的感官,更谈不到煽情了。在以往所谓“现代主义新浪潮”滥觞作用下,确实出现了诸多情形,比如口语叙事的泛化,日常之琐碎,当下之纠结,以及狂欢的游戏心理和自我表现。它们对抗着再前一个时期的早期革命浪漫主义,和部分朦胧诗为代表的政治感伤情怀的夸大,以真实世界的客观叙事为新的美学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在汉语诗歌中的重要地位被否定,但徒有外形所盲目接受的浪漫主义诗形的文本,是我们一定要摒弃的。从这一点上看,德汉的作品,完全脱离了那种门外之浅,已经进入一种自我写作的状态。

  银色的钢铁让群山

  与过去产生了代沟

  我成了他们唯一的中间人

  不停歇地用轮子奔跑着

  对栏杆的迁就,意味着我们

  正在和悬崖妥协

  一如,握着方向盘

  来来回回地寻找那个

  支撑点

  ——《栏杆》

  随便找一首都会发现,德汉在选择语言的时候,几乎毫无风花雪月俗美之词汇,句子与句子的组合构建,都是出于思考需要,一种接近理性的诗性认识。

  了解一位诗人的特征要从了解他的性格经历,和对大部分作品的阅读之后,才是相对完整的认知。德汉有着平和的外在,和激荡的情怀,他卓独而平和,入世又出世,有着丰盈内在,却不高调外显的个性。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感触,用理性外壳照耀下的感性,用一行行诗文表达给世界,充满智者的光辉。

  三、去掉修饰用最直接的简句

  德汉的诗,不是口语诗,也并不够散文化,虽然看似平淡的句子,但内在所指是不平淡的。他几乎抛弃了任何华丽的词语修饰,甚至不去刻意长短句,作品更多倾向于和思考的结合。文字是思想的表征,而对于单纯语言艺术性的兼顾,在他的表达中,似乎成了遮蔽,对本质能够显现的遮蔽。他的作品,因不是很容易快速理解,所以在抒情上已经完全抛弃,那么在思考抵达过程中,他有意无意中,去掉了任何语言的绿叶,只留下清晰又轮纹复杂的树干。这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取舍,和自我毫无取悦之念让他的作品更接近了真实的自己,和诗自然之本真。仅仅这一点,就是很多写诗的朋友,很久不能克服的。似乎不用修饰,诗意就不够丰满,而他没这种顾虑:

  下午五点,一个黄色的包

  在人行道上举行障碍赛

  下一秒的落脚点

  马上会被轮子压成

  一道消失的选择题答案

  推土机每天在推平大山

  造出的路延伸到神的家乡

  路越来越长

  脚越来越小

  包越来越重

  最终,我们成为

  永远在路上的囚徒

  ——《囚徒》

  我们更相信,除了名词和动词无过多修饰的语句,更适合诗语言的本质。在过多装帧的诗歌中,脱颖而出的总是那些平而见奇的诗行,诗意的抵达,不需要太多粉饰,而能够脱离它,就是巨大的勇气和取舍,这最终来源于作者的审美观和天性表达习惯。

  四、非故事性的开放式寓言写作

  德汉这部诗集,单从目录看,尤其第二辑,就给人以强烈的寓言感:《摆渡人》《养蚕人》《打鱼人》《出家人》《生意人》《制片人》《阿Q的Q》《方鸿渐的方》《贾宝玉的玉》《孔乙己的孔》《李逵的逵》《孙少平的平》《宋江的江》《维特的特》《孙悟空的孙》……而进入文本:

  买卖游戏自猿人开始

  买是从左手到右手

  卖是从右手到左手

  利字当头 水流不止

  生意人每日每夜在计算“意”字笔画

  有的说十三

  有的说九

  ——《生意人》

  一块石头碎成花

  开了两百多年

  命运镰刀高高举起

  来历和硬度只能成为姓氏的部分

  石头是石头

  通灵的灵睡着了

  女娲随手而为的事

  早已经忘记

  梦醒时,青灯正亮

  ——《贾宝玉的玉》

  人生就是在挖煤

  挖着挖着

  煤成了石头

  锄头坏了

  走着走着,路平了

  海平面的平

  海水下面是海水

  坑上面绣着美丽的神话

  一粒沙 一个窝

  悄悄在抹伤口

  ——《孙少平的平》

  这些看似寓言的诗,却没有寓言常有的连贯故事情节和片段,它以一种从故事中抽取的对故事整体的思考性放点,携带着情节背后的感触,呈现给读者新的面貌。曾有人说,现代汉语诗歌缺少寓言式的文本,这样的写作,算不算一种全新的尝试?我无意定位德汉为一位先锋诗人,他只是因性格和经历自然而然的习惯于看透但不过多说破。他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徘徊,并用后者,融冶着前者。

  类似以上的特征,还可以说出很多,因德汉的诗,不是那么与众同质,看似平常的背后,有清晰的自我辨识度。

  每个人三十几岁后,大体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动荡的事,如作者后记中所书。过去之后,平宁的外表下,脑海里会保留一个无形的漩涡,有的人用酒填满它,有的人,用诗挽住它……

  我常   他所要替流水述说的命运;他要让山峦回荡的呼声;他要给人间留下的,一颗曾经百感交集的心。

——原载《掌上瓯海客户端》

  (作家、诗人翁德汉的诗集《水的锐角》即将出版,本文为其序。翁德汉,浙江温州人,诗文发《福建文学》《江南诗》《文学港》《散文选刊原创版》《海外文摘文学版》等几十种刊物,著有《青灯有味》《水的锐角》《谁的眼泪在飞》等五部。)

翁德汉近照

华南作家榜

翁德汉|涓涓细流|吴辉|夏泽良|小路/乔休|林正华|毕廷娟|傅仲际|乔休|傅仲际|朱慧星|吴建|林正华|蔡勇孟|黄通游|林洪海|贾振葵|李远澍|范可授|朱一花|舒婷|张锋|林正华|李琛|朱慧星|乔休|张慧|张黎华|张黎华|陈建辉|潘孝平|黄崇森|张慧|贾锦翟|许建华|傅仲际|廖毅|余哲春|朱一花|夏良贤|朱慧星|陶文芳|蔡建设|斯舜威|程纪之|岚亮|胡晓霞|严东一|张黎华|林正华|余寿权|吴辉|朱慧星|和风|张成毕/陆岸|金俊|张黎华|金洁|叶海星|小白|麦浪|蓝葆夏|沈楚|余哲春|张晓|张秀玲|苓依|夏泽良|李远澍|贾振葵|金春妙|华夏雪|敖淳|卢浩|余寿权|王微芳|李国坚|林正华|张黎华|谢爱平|严东一|任众举|落樱|翁德汉|吴辉|小路|刘小雨|雨中太阳|胡晓霞|岚亮|陈慧娟|徐秀莉|李仙正|谷尚宝|金志敏|李国坚|金志敏……组稿:乔休

此前榜单

-12

涓涓细流:长歌当哭

吴辉:苦雨、凤仙花和会讲故事的不哥

夏泽良:女儿,我有话要对你说

小路:鲍老师/乔休:老鲍的小路

林正华:诗词曲纵观

毕廷娟:庚子年初的那些事

傅仲际:早晨连着夜晚

乔休:与奶农共进退

傅仲际:窝囊

朱慧星长篇小说:矿山八姐妹(三)

吴建:殚尽心力育英才,奉献赤诚父母心

林正华:我和吉普赛女郎共舞

蔡勇孟:写在女儿成人礼之时

黄通游:项桥秋色

林洪海:在记忆里流淌的家乡(外一篇)

贾振葵:新书《只缘》前言

李远澍:清明回乡记

范可授:摩尼教在浙南传播和衍变

朱一花:倾情九溪

舒婷:丽帆——给一位新结识的女友

张锋:寒冬(外两首)

林正华:我与解放鞋(外两篇)

李琛:妈妈的双手(外两首)

朱慧星长篇小说:矿山八姐妹(二)

乔休:与津子共舞

-11

张慧:路人遥指定汪村

张黎华:兄弟们(中篇小说连载五完)

张黎华:兄弟们(中篇小说连载四)

陈建辉:忆学自行车

潘孝平:蒲潭,百里鳌江上的一枚翠玉

雁过藻溪文化客厅

山水藻溪名家来袭

张慧:被灼伤的青春

贾锦翟:放歌泰顺(外十二首)

许建华:风的语言

傅仲际:奶奶的死与绿色列车

廖毅:四谈南怀瑾

余哲春:归来仍是少年人

朱一花:雨季不再来

夏良贤:山中县城

朱慧星长篇小说:矿山八姐妹(一)

陶文芳:青山永远是主人

蔡建设:缅怀潘继东先生

斯舜威:盛衰“洋房子”(外两篇)

程纪之:抱琴走天涯,暇客岛上的遐想(外两篇)

岚亮:一个小水潭

胡晓霞:“超好”班长

严东一:游走东西岩

张黎华:兄弟们(中篇小说连载三)

林正华:“官升”琐忆及其他

余寿权:或为故人游古镇

吴辉:我所知道的南怀瑾

朱慧星:女人的成就

和风:讲“外国话”的宁波人(外两篇)

张成毕/陆岸

-10

金俊:戒指

张黎华:兄弟们(中篇小说连载二)

金洁:我的毛衣情结

叶海星:那片海(长篇小说连载一)

小白:村姑的日常(多图预警)

麦浪:从池上楼起

蓝葆夏:相悦杭州湾

沈楚:像春天一样

余哲春:番薯情

张晓:湖光摇碧山清水惠黎民

张秀玲:一个人,一垄田

苓依:追逐

夏泽良:追寻“圣人”的足迹

李远澍:漫谈“车尾文化”

贾振葵:芽蛳

金春妙:香女

华夏雪:走进菜市场

敖淳:徒步天涯

卢浩:带团

余寿权:花落柚子树

王微芳:我家阳台上的小精灵

李国坚:江心屿听雨观景

林正华:往事缠绵

张黎华:兄弟们(中篇小说连载一)

谢爱平:饱蘸西充月色,临摹“忠”字的秦篆和狂草

严东一:点心趣事

任众举:任大圣

落樱:山水的负面

翁德汉:南麂鲜记

吴辉:老李

-09

小路:明珠

刘小雨:疫期日记

雨中太阳:花开又花落

胡晓霞:让中国为你骄傲!

岚亮:古道,绿荫之后是绯红

陈慧娟:台湾一瞥

徐秀莉:代写情书

军旅往事

谢灵运的诗脉在这里跳动

-02

七都岛寂息记

-12

《幸福就是六加一(组诗)》/李国坚(浙江)

龙湾:一些人一些事

《华南作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zp/6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柚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