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号第二年,学校里依旧是那些虫子,单次采风成就一篇推送的难度增大(并不是没有),今年会有一些持续的观察记录,比如本篇。
17号楼西侧小路中段有两棵比邻的柚子树,在4月下旬受到了潜叶昆虫的严重伤害。灰色的黑刺粉虱在所剩无几的健康叶片上沿着二级叶脉排列,从这里汲取汁水。整齐队伍中的第二只虫子其实是混进来的潜叶奸细。虽然微小,但确是重要的虫证。
粉虱在小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样子。身体黑黑的,通过一圈蜡质的白色裙边来装扮自己。
拍摄日期:年4月24日,下同
绝大多数叶片都惨遭潜叶者的毒手。蜿蜒的淡黄色潜道遍布其上,中间是黑色的粪痕。潜叶昆虫囊括了四个最大的全变态目(鞘双鳞膜),但以潜叶蛾和潜叶蝇最为出名。对于我这种昆虫爱好者层次的人来说,仅凭潜道不能分辨,除非把它们从里面掏出来。
遭受潜食的叶子在其他因素的联合影响下叶绿素的制造能力减弱,叶片上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若是离远了看,这些痕迹也呈现出一种装饰画的味道,多少会带来一些美的视觉感受。但叶片在持续的攻击下,最终将脱落。
一只歧角螟“站”在受损的叶片上。它们最喜欢以这个姿势长时间面对某个方向,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从后面看,它张开的翅膀遮住了另外两条腿帮助支撑的实情,像是只用了两条腿站立,敞开暗色风衣迎接晚春的午风。
潜道里的幼虫都长得很大,透过薄薄的表皮看得到它们被挤扁的身体。让我感到纳闷的是有一些的潜道非常短,它们怎么可能只消耗了如此少的叶肉就长成了大龄幼虫?这不科学。
另外一片叶子上,有一条幼虫顶破表皮钻到了外面。从它短短的六足和骨化的头部,我可以排除潜叶蝇了。它经过短暂的跋涉,爬到叶子背面不动了。而它的邻居依然在狭窄的潜道里缓慢摆动头部,不慌不忙地进食。我在其它的叶子背面找到了少量龄期不一的幼虫,它们身体悬挂,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
我对几个潜道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粪便形成的粗黑色痕迹并不是一股来的。它由更细的部分扭曲缠绕而成,有点类似于染色体的螺旋。可见幼虫的进食、消化和排便是一个连续而均匀的过程,从未间断。它把头前二维的叶肉变成尾后一维的粪丝,排便的速度大于前进的速度,于是粪丝就折叠了。
某片叶子的背面也有粪丝,但它是在叶子外面的。虽然仅此一例,但这是不可忽视的疑点。几分钟后我回来找那只钻出来的幼虫,它不在叶背。于是我很自然的去地上找,居然发现了很多只,它们在苔藓间活跃地爬行,好像要钻进去的样子。
虽然有很多疑问,这一天拍摄结束时我仍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幼虫在成熟后从潜道中破壁,掉到地面入土化蛹。
因为幼虫小到看不清,我几乎认定它们是潜叶蛾。经相关领域老师及时指正,应为枸橘潜叶甲,它是鞘翅目的昆虫。
几天后我再去观察,发现了极端的例子:有一只幼虫的潜道仅仅能包裹它的身体!这条潜道是绝对不可能从卵开始的。我检查这个容身之所的背面,发现了开口和一小堆粪丝。于是我扩大搜索范围,终于找到了一个中间状态的。如下面的拼贴照片,左上角的幼虫只有小半个身体,它的后半身,就是我绕到叶子后面看见的,还暴露在叶背的空气中。有一段粪丝从它的屁股一直歪歪扭扭地连接到叶子上,那里有比较粗的一盘。如照片右下角所示。
拍摄日期:年4月27日,下同
在收集了足够多的例子以后,结合我的观察和思考,幼虫这一阶段转移潜道的奇特行为浮出水面:出于某种尚未证明的原因,在叶片内部吃到一半,还在长身体的幼虫决定换个地方。就像我们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想要换张桌子,甚至换家餐厅。于是幼虫在头顶薄薄的叶面表皮上制造出口,爬到叶子背面重新做一个入口进去继续吃。它有时会换片叶子,但一定是从背面破门而入,因为它进门的过程非常、非常缓慢,正面太危险了。
它们趴在叶背上咬开一个入口,通过把叶肉吃进肚子再排出粪便的方式来扩大潜道。最开始的时候它并没有移动位置,所以屁股后面留下了一盘加粗的粪丝。继续往里推进的时候,麻烦来了。由于鞘翅目幼虫只有前面三对步足,而不像鳞翅目幼虫在身体后部还有强力善攀的腹足,所以潜叶甲幼虫的胸部进入叶片以后,留在外面的身体没有任何抓握的手段继续扒在叶片上,于是这个僵直的屁股就慢慢地竖起来,等待前面胸足的拖拽,一点点没入叶片。其次,它的肛门好像不能切断自己的粪便。于是,在完全靠嘴巴和肠胃吃出一片天地的缓慢过程中,逐渐固化的粪丝忠实地记录了幼虫尾端的运动轨迹。
转移潜道可发生在幼虫的各个龄期,每一次成功的复潜都会在外面留下一堆粪丝。那些最新鲜的潜道外面保留了完整的拱形雕塑,通过这些作品我可以让时光倒流,看到幼虫潜入时的滑稽模样。当我在现场得出这个结论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如果我们把叶面看作水面,把垂直于叶片的高度坐标进行不均匀缩放,则叶片变成了泳池,而幼虫则成为跳水选手。它们用头部突破水面,身体垂直入水并且没有溅起半点水花!然后跟我们观看奥运会时一样,选手们水面上的腿保持竖直的时候,水面下的身体已经开始翻平。接着我们看到水面下的身体轻松潜游一段,从另外一个地方冒出来。
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加快一百倍,在十几天压缩而成的几个小时内,这两棵柚子树上数以万计的潜叶甲幼虫欢快地在不同的泳池间穿梭、跳跃,尽情嬉水,共同上演超级庞大的集团式花样游泳。
又过了几天,所有的幼虫全部消失。被残害的叶片大多数都自行脱落,像飞船一样把乘客们安全载到地面,幼虫钻出来入土化蛹。在叶片掉落前成熟的幼虫则钻出来自己跳下去。当我在附近拍摄其他昆虫的时候,在无风的时候平均每隔几十秒就会有一片叶子掉落的声音。它们有时会组成由远及近的急促脚步声,吓我一跳。
经过大约一周的短暂蛹期,地下的潜叶甲军团苏醒了。它们羽化成为体长3毫米的黑色小甲虫,头部橙色。小部分沿着树干向上爬,大部分直接展开翅膀飞到柚子树上。那里是它们幼虫期蹂躏过的叶片的幸存者,还有柚子树利用它们化蛹时的喘息之机发出的新叶。
拍摄日期:年5月17日,下同
现在它们换了一种进食方式。咬破叶背表皮,取食叶肉,保留叶面表皮。在幼虫挖掘的蜿蜒潜道旁边,成虫开凿出了一个个透明的斑驳孔洞。并且,它们终于可以排出一粒粒分开的粪便,摆脱了屁股上始终粘着屎的尴尬。
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加快一千倍,把这一个多月发生的事情压缩到几十分钟。在柚子树刚刚满怀希望散开的夏梢嫩叶上,无数支看不见的笔在上面画下白线。叶片长大,线条越来越多,越来越乱,伴随着潜叶甲幼虫沸腾般的花样游泳,叶片变浅、变黄、卷曲脱落。在乘船幼虫的鹅毛大雪中,夹杂着另一批徒步幼虫的黄色暴雨。
风平雨静之后是短暂的安宁。好景不长,伴随着嘈杂声,一片黑色的云雾自地面的枯叶堆中冉冉升起,把两棵不幸的树再次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之中。
感谢赣南师大潜叶昆虫研究组的老师们!
苹果用户请借一只安卓手机打赏。:目
杨小峰都没人催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zp/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