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将近花甲之年的苏轼到达惠州。之前只是听闻别人说岭南的环境恶劣,这一次苏轼是切身感受到了,这里气候炎热,多瘴气,各种蛇鼠虫怪颇多……
这年十月,朝廷举行祭祖大典,按照习惯,应该进行大赦。几个月后,消息传来,这次大赦中,元佑时期的大臣不包括在内,这个消息让苏轼的内心变的更加平静起来。
既然短时间内不能离开,苏轼决定自己盖房子住。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最终确定建在城东侧一个小山坡上,房子和庭院占地将近一亩,四周移植了几十颗柚子树、橘子树、杨梅树、荔枝树、枇杷树,南边不远处有小溪流淌,远处的罗浮山依稀可见,苏轼为这座房子起名“白鹤居”
渐渐的,苏轼在惠州安顿下来。这天,为道多年的好朋友吴复古来看望苏轼,吴复古还特意带着苏轼去罗浮山拜见一位老道士,几个人在罗浮山游览几日,老道士特意把自己酿制桂酒的秘方和一些预防瘟疫办法给了苏轼,苏轼感激不尽。
之前在黄州的时候,老家僧人曾经传授给他一些酿酒秘方,由于取材和气候不同,酿酒的配方略有差异,不过对于本身就喜爱动手做饭菜的苏轼来说,反而增加了很多的乐趣。
不知不觉中,一年的光阴转眼即逝,苏轼渐渐的习惯了惠州当地的生活。苏轼在酿酒的过程中,发现岭南地区的果蔬品种尤为繁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果蔬,特别是盛产的荔枝。
每逢荔枝下市的季节,苏轼总是不由的想起杜牧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开元盛世的大唐早已不在,大宋王朝的江山如何,苏轼也不好评判,看着成片的荔枝林,捻一颗下了,放入口中,苏轼随口吟出这首《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白话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fz/1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