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柚子树 > 柚子树分布 > 正文 > 正文

展播上海市唐镇中学人文理想照进现实,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2 14:06:54

翻开《一张老照片》,记录《身边的小人物》,道一声《你好,旧时光》!

刚刚过去的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当代“00后”初中生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未来接续奋斗的主力军。为此,第五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实践征文活动寻访实践阶段的主题定为“寻访光辉历程,书写美好生活”。来自全市16个区的7万余名初中生观展览、访长辈、做调查,写出了一篇篇接地气、有真情、耐回味的好文章。

从1月29日起,“上海升学”独家展播基地学校优秀作品。展播期间还将对各区的基地学校进行人气比拼。

让我们品读“00后”的观察与思考,为他们的努力与创意喝彩!

今日展播

上海市唐镇中学

图/上海市唐镇中学

佳作展台佳作展台一张收音机的老照片

唐镇中学

六(2)施一诺

指导老师:乔秀丽

老物件总是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每当看到它们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勾连起书中所描绘的那一代人在过往旧时光里的历史岁月。

平日里酷爱阅读的我,偶然在爷爷家的书柜里翻阅时,发现一册旧书中夹藏着的一张泛黄老照片。虽经历了光阴的洗礼,照片的四边已有些模糊,可仍能看出一个身穿夹克的俊朗青年倚靠在柜子旁,从端正的眉目中我一眼认出那是鲜衣怒马时期爷爷的写照。

照片柜子上摆放着的一台浅色老式机器,像一块笨重的砌砖,上方斜立着一根天线。正面的左半部分是音响,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孔,右半部分的上侧是一行行的数字和线,下方是开关和几个圆形旋钮。

“这是台收音机吧?”我将照片递给了身旁正看报的爷爷,只见爷爷接过照片,对着灯光,仔细端详着,半晌都没有开口说话。

“是啊,它是我们家第一台家用电器,想不想知道它背后的故事?“爷爷说道,我点了点头,搬来一把椅子便在爷爷身旁坐下,听他娓娓道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经济拮据,劳动生产力相对落后,那时还没有什么手机,电视也还没普及,家里唯一能提供娱乐的就是收音机了。家里条件尚好些的小孩子们每天一放学回到家后,甩下书包打开收音机,调到自己喜欢的电台,趴在桌上听里面的节目,尤其是里面的少儿歌曲和故事。

在爷爷的记忆里,几十年前的电台节目不多,有时候哪怕是一段广告,小孩子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如果家里还没有收音机的孩子就会匆匆扒完晚饭,再三五成群跑到爷爷家的院子里,撺掇着其他要好的小伙伴过来一起听。等孩子们的故事时间结束,大人们再把收音机调到新闻频道,忙碌了一天的他们也能借此放松一下了。

听完爷爷的讲解,我突然感怀,原来在那个年代,收音机是一样赶时髦的物件,拥有一台收音机可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呢!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娱乐内容、学习方式和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渐渐地,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的,尺寸不断变大变宽。再后来又有了能上网的电脑。而现在,智能手机更是成了人手必备的东西,收音机便慢慢像古老的贵族一样没落在历史尘埃之下,从原本生活上的必需品一朝之间变成了藏家橱柜里的收藏品。

虽然承载着那一代人美好记忆的老物件一直在被替代,可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初心始终未变。这一张老照片也成为了我们全家人对老辈时光的珍贵回忆,将永远烙刻在我们的心里。

作者以一张泛黄旧照片里老式的收音机入手,透过爷爷朴素的话语,回忆起那一代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小作者最后还告诉我们,虽然像收音机那样的物件会随着时代变迁在不断被替代,但是那份“追求幸福生活的初心始终未变”,那份执着的信念未变,这也是我们能始终能砥砺前行的原动力。本文作者施一诺同学在上海市第32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乔秀丽)

一张祖父的老照片

唐镇中学

七(1)班敖睿

指导教师:王慧

傍晚的余晖中,祖父静坐一隅,手里摩挲着一张旧照片,又陷入沉思。

我凑近一些,原来还是那一张照片,泛黄的封面,微卷的边角,一张黑白照片,只有右下角的几个小字依旧清晰——致铁轨修建者们。

那是一张祖父的照片。

照片中的祖父还很年轻,他单手撑在一把铁锹上,身材高大而健壮。祖父身后是正在修建的铁轨,铁轨就修在我们家老房子的前面。年,我居住的南方小县城通火车了。祖父的身后是一片旷野,新铺就的铁轨初来乍到,在照片中显得有些突兀。

祖父似是发现了我的存在,他转头唤我:“丫头,过来,丫头……”

祖父又用他那粗糙的手摸摸我的头,夕阳破窗而入,金色的阳光不偏不倚地洒在照片上,照片中的人与景又鲜活了起来。

祖父缓缓地开口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

我接过照片,也像祖父那般用手指轻抚,然后大声说道:“当然知道,这是祖父年轻时修的铁路,然后,绿色的火车就开到我们家门前啦!”

祖父呵呵笑着说:“对哦,对哦,你小时候我总是带你去铁轨旁看火车呢。”祖父说着,我也静静地听着,一边看着照片,忽然我有了一个新发现,“爷爷,你身后不远处的房子就是我们家吧?”

“对啊!”

“可是……”我转头望向窗外,高大的柚子树枝繁叶茂。“可是,咱们家的柚子树呢?”

“哦,呵呵……”爷爷笑了,对我说:“那时候啊,柚子树还没有种下呢,要再过一年,年,你爸爸出生的时候我栽下这棵柚子树的。”

“啊,原来这棵柚子树和爸爸一般大啊!”

“是的!”

“那柚子树可真厉害,竟长得这般强壮茂盛了!”

小时候的我对柚子树并没有很深的印象,我最喜欢的就是和祖父一起去看火车。祖父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走几步就来到铁轨旁,那时矮小的我总是嫌弃铁轨太高,跨不过去,祖父便会把我抱起来跨过铁轨。过了铁轨后便自豪地昂起头说:“丫头,记住,这是我和我的队友修的铁轨,这是我们为祖国,为大家修的铁轨!”当时的我总是似懂非懂地点头,但我记得的是,每次祖父说这句话时,眼睛里就会闪现出我从未见过的光:纯粹而明亮。

此刻,我抬头去看祖父,他凝视着我拿在手中的照片,眼中依旧光彩熠熠。“这棵小树的故事,可以让你爸爸讲给你听。”祖父挥手,招呼坐在一旁看报纸的爸爸过来,爸爸看了一眼照片,笑呵呵地说:“又在看着照片啊!窗外的这棵柚子树在我有记忆时大概有这么高,”父亲说着用手比划出大约50厘米的高度,那是你爷爷在我出生时种下的,我长大一点就开始天天都给这棵树浇水,没想到它竟长到这么大!”爸爸一边说着,好像也回到了小时候,那时他比柚子树高。而现在,柚子树啊,比他高。

每年结出一树甜甜柚子的大树,伴着我的父亲长大。现在爷爷老了,但是爷爷的信念与追求影响着我的父亲,也陪伴着我的童年。

那时跨过铁轨后,我就站在一边看着绿皮火车从铁轨上开过,直到现在,我的梦中还有火车汽笛的“呜呜——”声。

后来我渐渐长大,铁轨上的绿皮火车却越来越少,直至后来,熟悉的汽笛声再也没有响起。铁轨融进了新修好的大马路中,蜿蜒向远方的身影又隐没在草丛中。我以为祖父会难过伤心,谁知祖父却开心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建设,我们老了,还好有新的出现。这不,没有高铁,你们怎么能时常回到家中呢。”

是啊,我们一家人早已经离开家乡多年,是高铁缩短了上海和家乡的距离,让远在外地的我们能时常回去探望祖父。祖父远望着新修建成的高铁车站,眼中亦有闪烁的光彩,他后来还告诉我那条自己修建的铁路,其实早已在他的心中扎根,还在不断延长呢。爸爸说:“铁轨已经化成改革发展之梦,融入了我们家人的梦中。”

我认为父亲说的没错。如今,高铁便捷,空运、航运飞速,四处建起了商务楼,经济飞速发展。祖父有时望着窗外日新月异的变化,就会很激动,又似早已预料到一样地大声说:“我就知道,改革开放一定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他开心地在屋里踱步,喜悦在他的脸上,开出一朵花。

第二天,我带祖父去看铁轨,在草丛中的铁轨旁,我给祖父拍了一张照片。这次,照片的背景中矗立着高楼大厦和一颗高大的柚子树,祖父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次,他拄着拐杖依旧停止身板站在铁轨之上,精神依然矍铄,眺望远方的目光坚毅又温柔,不变的依旧是纯粹与明亮。

回去后,祖父将这他的老照片送给了我,我视若珍宝。

直至今天,祖父昂起头的骄傲和他明亮的目光都刻在我心里,也成为我的追求。我也要为祖国做贡献,父亲知道后感慨:“这张祖父的老照片,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他见证着我们一路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也将带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情真意切,以一张老照片引出普通一家三代人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的发展,变化,梦想,坚守与信念。人可以老去,但信念永在;大树枝繁叶茂,那需要我们用勤劳的汗水去浇灌。小作者用她的记忆与情感点亮了祖父回忆中的往事,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连接起祖父、父亲和自己,并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细腻的文字编织出的美丽路程,令每一位读者心神向往。本文作者敖睿在上海市第31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浦东新区二等奖。(王慧)

你好,旧时光

唐镇中学

七(1)班李怡然

指导教师:王慧

爷爷的床头柜旁放着一本厚厚的相册,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在那里。如今相册更旧了,边角都已磨破。

这一天,我终于想起抱着它去找爷爷,爷爷似乎很惊讶的样子,他接过我手上的相册,说道:“这本相册你也感兴趣?”我点点头。爷爷笑眯眯地说:“这些可都是我们家的旧时光啊。”爷爷望着相册说话时,眼神变得温柔。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沙发旁坐下,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后,拉我坐在他的身旁。我想,爷爷一定是要给我讲一个长长的故事了。

“你看,你奶奶那时候多漂亮啊!”循着爷爷的目光,我也看向一张黑白照片,原来那上面梳着两根麻花辫的女孩就是我的奶奶,她年轻的时候可真漂亮。我想着便又转头去寻找奶奶,此刻她正在厨房间为我们一家人午饭忙碌,如今,她花白的头发却也格外耀眼。我又望向旧照片,原来在这些逝去的旧时光中,有奶奶的青春年华。

爷爷继续翻着相册,这时一张照片从相册中掉了出来,爷爷的声音戛然而止。

半晌,爷爷才慢慢弯腰捡起了地上的照片。

那张照片很小,差不多只有其他照片的一半大,它也很旧,整张照片已经变淡了很多,照片的四个角都磨圆了。上面是三个不太清晰的人影。

许久,爷爷终于开口对我说:“这是年你太爷爷生日,我和你奶奶陪他一起去拍照片,现在想想,那正好是改革开放第一年呢。”

爷爷又像是想到了什么,温和地笑了。“那时候,我才二十几岁,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随便跑个几百米都没问题,现在不行了,老了呀!”

“爷爷你一点儿也不老!你身体可好了,能活到一百岁!”

爷爷又笑了起来,我却不知道哪里好笑,我说的是实话。

“小娃娃,爷爷已经老了,以后的生活还要靠你们年轻人啊!”

爷爷说完,又继续给我讲故事。“你可别小看改革开放啊,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家可穷了,每年最多只能吃到两次猪肉,一次也只能吃两斤。有时候,虽然有肉票可以买肉,却拿不出买肉的钱啊。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家开始做些小生意,这我就要夸你太爷爷了,他可厉害了!后来,又过了五六年,你爸就出生了。我们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又过了几年,你太爷爷就去世了……”

我看爷爷伤心,便指着一张照片问爷爷:“这个胖娃娃是谁?”爷爷悄悄照片,哈哈大笑“当然是你爸爸咯!”其实,我知道是爸爸的照片,我只是希望爷爷一直开心。

“你爸爸出生后啊,咱家日子越来越好,你爸爸有书读,他一直读到了大学,可真是咱们家的秀才呢!”每次说到爸爸,爷爷都有抑制不住的自豪。“你看,这是你爸爸小学的毕业照,这张是中学的,这张是大学的……”我随着爷爷的手指一张张看过去,在这些旧时光中,有爷爷的希望。

“现在这个时代好啊,孩子不愁吃不愁穿,顿顿有肉吃,看着你们这些孩子高兴,我也高兴呀……”

夕阳下,爷爷轻轻抚摸着每一张照片,给我讲了许多许多的故事,那些旧时光就像长在爷爷脑子中一般。有些故事我听不大懂,但是我清楚地看到,在爷爷的眼睛里,没有任何杂质,闪耀着最朴素最耀眼的希望。

我在想,这些旧时光啊,有太爷爷的奋斗,有爷爷奶奶的青春,有爸爸妈妈的童年,真实而美好,纯粹又真诚。你好,旧时光,感谢你!

一本被爷爷珍藏许久的相册,在“我”的好奇心下被再一次翻开。相册中的每一张照片,在其亲历者眼中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美好的回忆,一份珍贵的收藏。在祖孙俩的谈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一家人40年间的变化,更由一家人的命运想到千家万户,在改革的春风中意气风发。其中,爷爷对孙女的爱,孙女对爷爷的爱展露无遗,质朴又真实。(王慧)

身边的小人物

唐镇中学

七(2)班陆思远

指导教师:沈金秀

冬天的傍晚,阳光总是那么匆忙和吝啬,刚过五点,余晖已收敛,夜色慢慢四合。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迈出校门。迎面而来的冷风把我冻得一个激灵。“好冷!”我赶紧搓了搓手,把校服帽子戴上,又竖起衣领,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来来来,热乎乎的烤红薯,快来买哦!”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夹带着四川口音的沙哑的叫卖声,一股香甜味儿随即飘来,冻僵了的鼻子瞬间被激活,如同有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我,不由自主地来到了烤红薯的推车边。

在这寒风凛冽的冬日里,烤红薯是我放学后必“粉”的小吃,仿佛一口咬下香甜的红薯,就能把一天流逝的活力补充回来一般。时间长了,我和卖红薯的大爷也已经混熟了,只要站在他的小摊前,不用开口,他就会把刚刚出炉的红薯放到我手心里。

这回照例,大爷把准备好的红薯放在我手心,笑呵呵地说:“正好可以暖暖手,吃吧,过段时间,你未必能吃上呢!”

我接过红薯,疑惑地看着他,问:“怎么了?你不做改行吗?”

“哦,不是!我准备回老家生活了!”

这下,我更不明白了。

我也算是个小小的老主顾,大爷又特别和气,常常边吃着热乎乎的红薯,边听他说自己的故事,多多少少了解他的经历。

听说二十年前,他从遥远的四川来到了繁华的上海。“你不知道呀,我的家前后都是大山,从家出发,到成都乘火车,就要坐上整整一天的长途车呢!”说起自己的老家,他的话语里总有些落寞和沧桑,或许是他想起了不得不离开家乡谋生的艰险吧。如果生活舒适,谁愿意过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呢?

每到这时,我也总会随口敷衍几句:“你看,卖红薯的生意挺好呀,像我,至少一周三次来光顾呢!”他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欣慰地说:“是呀!我也没什么文化,只能做做小生意!人勤快点,总不会被饿死的。你看,天热就去工地打零工,冬天就卖烤红薯。就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就有着落了!现在我的两个孩子都在老家读完大学,开始工作了!”他手脚麻利地照料着自己的红薯摊,动作娴熟,炉子里飘出的味道越来越香甜,他戴上手套,快速地从炉子里拿出来塞到等候在一旁的顾客手里。

“快趁热吃吧!你想什么呢?”大爷冲着我喊了一声,我回过神来,啃了一口红薯,问到:“大爷,你以前说都习惯上海的生活了,回去反而不习惯,怎么这次来个大转弯呢?”

寒风扬起了大爷的发梢,他的笑容却依旧在寒风里绽放。“原来是这么想。”大爷说:“这几年,老家的亲人常常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fb/565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柚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