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求助投稿》添加
业务合作投诉》添加
镇桥镇前溪村离开石墨潭村,顺沿石墨潭溪水往西行2.5公里便进入前溪村。溪水中菱角藤蔓连绵不绝,越往下游走,溪水渐涨,菱角藤叶也飘浮于水面,舒展开来。
前溪村在镇桥南偏东1.5公里平畈上。俱老人们讲目前有三百多户,二千六百多人。宋时,徐氏自下葵田(今塔前镇下徐村)迁此建村,因村前有石墨潭溪水流过,故名前溪村,村民们为了念着顺口,将“溪”字省略,简称“前村”。
前溪村在此地扎根亦有八百多年啦!老祖宗迁徙到此时,特仔细勘测了风水的,这里的风水好啊!五六十年代大饥荒,溪水里面的鱼虾、河蚌、菱角、螺蛳……帮我们度过了难关。滩涂上挖黄鳝、泥鳅、刀鱼……我们抓到了换大米;因为邻近官山,柴禾到山上去拣拾也不远……老人们谈起故土总是满怀感激之情。
石墨潭溪水,一年四季潺潺从村前流过,两岸的生态自成良性循环,溪水中大量生长的蟾蜍、青蛙迁徙到稻田菜地里帮忙清除害虫。村民们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促使周边环境更趋向原生态:空气自然清新、蛙鸣阵阵、稻香殢人……勤劳的农家爱用滩涂泥来给稻田施肥的习惯,稻谷收割后,挖来河泥堆积在稻田里,待得酵熟了,晒干了,均匀铺洒开来,绝佳的天然肥料。
前溪村最东面为前溪小学,砖混结构,外贴白瓷砖装饰,高三层,长约三十米,建筑中段设楼梯上下。“前溪小学”四个大金字镶嵌在白墙上,标识醒目。操场中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沿着水泥硬化的村道往西行进,就到了前溪村的心脏地带――戏台广场。前溪村戏台和祠堂并列而建,座北朝南,祠堂为砖混结构的新建筑。
戏台斗拱木质,歇山顶,四柱三间五楼式,覆盖朱红色琉璃瓦,飞檐翘角,两侧起马头墙,墙刷白漆。戏台正脊饰同色系双龙护葫芦宝瓶,宝瓶上插镀锌铁饰件,四周铁链连接直通地下,装饰固定的同时,还可以防雷击。
徐氏姓氏来源渊源深厚,百度有十条以上: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徐氏部落之后。2.源于嬴姓,出自黄帝之后裔帝颛顼玄孙伯益之子若木,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3.源于蒙古族,属汉化改姓。4.源于朝鲜族,属汉化改姓。5.源于纳西族,属汉化改姓。6.源于傣族,属汉化改姓。7.源于景颇族,属汉化改姓。8.源于土族,属汉化改姓。9.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10.源于其它少数族,属汉化改姓。徐氏出于黄帝之后,早在宋朝郑樵的《通志》中已有记载:“徐一族出于黄帝十四姓”,但到底是源于十四姓中的哪一姓,没有明确说出。史籍《左传》周僖公十五年条亦有:“舂,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即华夏黄帝之后。在某些徐氏家谱,如《鄞东徐氏宗谱》的“世迹前述”部分言:“徐氏之先出黄帝九世孙伯益之后。”《兴化徐氏宗谱》也有类似之语,“黄帝玄孙大业公,子大费,字伯益。”
徐氏迁徙分布图:安徽凤阳是徐氏最早发源地,在徐国灭亡时,纷纷向北方迁徙。
东汉时,徐氏迁徙到甘肃。
汉桓帝时,一世祖徐稚迁居南昌;二世祖迁居浙江龙游;
三世祖分居江苏。
魏晋至唐朝时期,徐氏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
宋以后徐氏已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
在远古时代,各姓氏族群迁徙主要原因为纷繁不息的战乱:西晋末年,历时十六年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八王之乱”;
随后又发生了“永嘉之乱”;
唐初高宗时,徐氏大规模南迁发生在“安史之乱”后。随后的“黄巢起义”又一次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宋时大规模迁徙发生在“靖康之难”。
前溪村在戏台对面新建了一栋仿古高楼,高两层,二楼仿戏台牌楼式,四柱三间五楼式,木质斗拱,飞檐翘角,雕刻面全部贴金装饰,柱刷黑漆,二楼阳台栏杆为模具成型混凝土葫芦砌筑,刷高级灰色漆。两侧砌马头墙,刷白漆。柱间斜撑为狮子滚绣球,柱和梁间雀替为贴金鳌鱼;梁、枋上满刻戏曲场景及吉祥八宝、花草、龙凤……
这栋高楼为祠堂同时也是徐氏族亲宴会场所,门面装饰富丽堂皇,令人过目难忘;内部则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全部见白(刷白漆)。
高楼座南朝北,石墨潭溪水从南后墙缓缓流过。此时此刻,秀丽古村落,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稻美菱鲜,真正的钟灵毓秀,人文渊薮的文物之邦。墙面凡有空白之地,皆施以彩绘,中堂彩绘为徐达。
徐达(年—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从祠堂石狮子处望向村民们新建的家屋,高高的斜屋顶上铺设着红瓦,给冷色调的村庄来一抹跳跃的热情色彩。
前溪村村民们院子里爱种柚子树,不为别的,只为佐助稀饭小菜――柚子皮。制作柚子皮非得柚子成熟后,白瓤和青皮蓬松度正好,制作的柚子皮适口鲜美同时夹杂淡淡的苦涩,令人回味无穷。
顺沿村路向西前行,便到了老国道边,
前溪村标识牌正挂在电线杆上。
作者:李年华征稿启事
《走遍乐平》是乐平在线新开设的专栏节目,旨在向更多人介绍乐平的人文,风景;让更多人知道乐平那些美丽的地方,和不同人文故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乐一人无论是见识还是阅历都十分有限,故向全乐平的文学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征稿。
我们要求图文并茂,用您的文墨去描写不一样的乐平,题材不限只要与”乐平“相关,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散文诗。文章入选后即会在《走遍乐平》中推送,并可成为专栏的”特约编辑“,乐平在线也会给予相应稿费!
也希望有更多热爱乐平的文人,参与我们宣传乐平美丽的事情中,我们需要您的才气!欢迎大伙能鼎力支持,多多投稿。
联系编辑部小姐姐
编辑部小姐姐在此静候您的来电...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回顾
●第一百四十三期:程氏显耀寻祖迹,九路通达九处里
●第一百四十二期:文物保护单位--繁华富丽老民居
●第一百四十一期:水底蕴藏丰富煤炭之乡--石墨村
●第一百四十期:无公害蔬菜大棚繁育基地--桥黄村
●第一百三十九期:乐平自然村落之一:众埠镇杨林村
●第一百三十八期: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团旧址--庙前村
●第一百三十七期:相辅相成的邻居--黎家埠和刘家垄
●第一百三十六期:景德镇市唯一的钟氏聚居地--接渡钟家村
●第一百三十五期:相邻的两村--乐港镇港沿胡家村和陈家村
●第一百三十四期:唐朝的老县衙-铜山港口村
●第一百三十三期:贤达才俊之乡--王寺庙村
●第一百三十二期:拥有古建遗迹的村庄--传芳谢家
●第一百三十一期:最具中国特色村庄--禾山村村
●第一百三十期:因路而取名的村----大路边村
●第一百二十九期:乐平涌山镇下涌山村
●第一百二十八期:乐平自然村乐港镇陈高村
●第一百二十七期:涌山镇渡头村
●第一百二十六期:涌山镇花门楼村
●第一百二十五期:接渡镇淇头村
●第一百二十四期:明代水利工程——古石坝
●第一百二十三期:乐平观音泉庙:东山寺
●第一百二十二期:众埠新屋程家村
●第一百二十一期:诗情画意里的土墙村历居山
●第一百二十期:乐港镇里汪村
●第一百一十九期:洄田程家畈村
●第一百一十八期:礼林镇马桥村
●第一百一十七期:涌山镇周坑村
●第一百一十六期:乐平市镇桥镇坑口村
●第一百一十五期:街头裁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第一百一十四期:浯口环琇村
●第一百一十三期:乐港镇里首胡家
●第一百一十二期:鸬鹚韩家古戏台
●第一百一十一期:乐平市镇桥三田李氏樟树下村
●第一百一十期:妙计退兵寨全程家
●第一百零九期:乐港镇韩家渡村
●第一百零八期:唯勤至善神前程家
●第一百零七期:忆古论今话中店
●第一百零六期:镇桥镇三田李氏李白京村
●第一百零五期:画图难足泪滩村
●第一百零四期:浯口镇程家墩
●第一百零三期:镇桥三田李氏护里村
●第一百零二期:接渡镇双桥村
●第一百零一期:乐港镇袁家村
●第一百期:人奇地妙戴智
●第九十九期:镇桥神溪华家村
●第九十八期:镇桥镇高埂村
●第九十七期:乐平谷酒,味柔陈香
●第九十六期:乐平南瓜干,记忆深处妈妈的味道
●第九十五期:洎阳街道湖腰畈社区
●第九十四期:塔前报春桥
●第九十三期:乐港镇塔瑞桥
●第九十二期:寻幽探古到涌山
●第九十一期:镇桥蔡家村
●第九十期:美丽的翥山
●第八十九期:滚动的车轮,滚动的年华,渐渐被时光遗忘的手艺人
●第八十八期:一个渐行渐远的手工行业——补鞋匠
●第八十七期:洪岩段家村
●第八十六期:留在时光里的老手艺:时光易逝,匠心不改
●第八十五期:乐平长山坞水库清凉游
●第八十四期:洎阳街道镇东社区
●第八十三期:塔山街道匣厂村
●第八十二期:乐平市乐港镇港口村
●第八十一期:传统爆米花,儿时最美好记忆,让你找回童年的味道!
●第八十期:百年变迁,河头邹家
●第七十九期:乐平市古街巷名历史深远
●第七十八期:接渡窑上村
●第七十七期:登高山,东湖美
●第七十六期:石磨嘎吱转动的岁月
●第七十五期:糖画超甜蜜,还记得儿时乐平街头的那一丝甜吗?
●第七十四期:洎阳街道庞公桥
●第七十三期:乐平市镇桥镇三田李氏渡头村
●第七十二期:鸬鹚乡阳台山佛陀指尖那朵莲
●第七十一期:乐平市观音阁
●第七十期:烈日下,有这样一群人……
●第六十九期:烈日下最帅的身影,化身不一样的红绿灯
●第六十八期:留住乡愁,观峰滩上杨家村
●第六十七期:塔前镇饮泉桥
●第六十六期:你的职业过时了吗?剃头匠成一代人回忆
●第六十五期:他,年近七十,靠编框做活维持生计
●第六十四期:下一站,乐平8路公交,你曾路过我整个年少
●第六十三期:乐港镇传芳汪家汪野亭故居
●第六十三期:乐港镇传芳汪家汪野亭故居
●第六十二期:追寻程氏祖迹,走进众埠杭桥
●第六十一期:镇桥三合源村
●第六十期:镇桥浒崦名分堂古戏台
●第五十九期:山下赛泉桥
●第五十八期:渐行渐远的老行当——棉花匠
●第五十七期:登高山,城区中的世外桃源
●第五十六期:美丽的何冲小村
●第五十五期:乐平市塔前镇桃林村:四季丰裕的花果香
●第五十四期:一碗白粥配咸菜,胜却人间无数美好
●第五十三期:中国传统古村落——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車溪村
●第五十二期:叶皮饺子:一笼蒸熟,飘香四溢
●第五十一期:接渡钟家村
●第五十期:凌晨3点的乐平比你想象中更美好
●第四十九期:下济彭家,乐安江畔一颗闪亮的明珠!
●第四十八期:临港罗家的故事
●第四十七期:乐平中学的路边摊,给疲惫的灵魂撒一把孜然辣椒面儿
●第四十六期:洪皓,盛开在初夏的那片水中花
●第四十五期:乐平的古戏台
●第四十四期:你们多久没有吃过这种柴火灶煮过的饭菜了?
●第四十三期:历居山小坑村
●第四十二期:乐平人你对父母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第四十一期:六月,带你领略共库秀美风光
●第四十期:磻溪村,因水而兴,以水造美!
●第三十九期:凤凰天湖相辉映,处处风景处处情
●第三十八期:80.90后的一大波童年回忆正在载入……
●第三十七期:涌山石峡村
●第三十六期:清晨6点半的乐平,发生了这样一幕!
●第三十五期: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有一群平凡的特殊人
●第三十四期:五月,粽叶飘香
●第三十三期:乐平环卫工:干的是脏活,留的是整洁!
●第三十二期:喂饱无数乐平胃的他们!
●第三十一期:老时光里的手工味道:油条包麻糍
●第三十期:跟我在乐平的街头走一走,不停留......
●第二十九期:舌尖上的记忆,乐平油炸果
●第二十八期:乐平老人的现状你们了解多少?
●第二十七期:高考一次代价最小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十六期:双创双修‖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乐平
●第二十五期:隐藏在乐平深处的铁匠铺
●第二十四期:中店洲上村—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第二十三期:走进后港廖家坞
●第二十二期:东湖,十里樱花十里尘
●第二十一期:走进三中校园
●第二十期:西门菜市场,倒映着乐平城里的烟火与人情
●第十九期:火车站见证了许多乐平逐梦人的来来去去
●第十八期:历居山的美
●第十七期:乐平市魁堡村十景之一一奶仂石探险记
●第十六期:那水岸的外婆湾---后港杨梅洲
●第十五期:双田横路古村——时间在这里停止
●第十四期:乐安河乐平人的母亲河!
●第十三期:周家巷子,心灵深处的一抹牵挂!
●第十二期:泪滩双月
●第十一期:乐中:母校之约,三生有幸
乐平在线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fb/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