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都机场海关刘婕时光总是过去的好,让人淌泪的那种舒服。家乡是一种什么感觉。港剧《巾帼枭雄》里的柴九说,是“连老人家都和蔼点,连狗都顺点。”我的家乡,是湘江支流,澧水河畔的小小山城。这里并不发达,俗称十八线小城市。在这里,汉族比土家族稀有,大人们走在街上大抵能互相认识,孩子们也多是拐着弯的共同好友。如果不是恰好因为城外那座山蜚声中外,让这里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张家界”,我们这些名副其实的“小镇青年”,也不会得瑟地管自己的家乡叫——“国际张”。很多人甚至只听说过张家界,而不知道她在湖南。高考离家,一路向北,十余年来回去的时间越来越短,每次回去也总会发现些不一样,直到如今过年回家三两天,连自己家附近的几条街都不敢认了。大河堤,新广场,所谓的高架桥。直到下车奔饭馆,吃上熟悉的“三下锅”(一种当地特色,特别好吃!!),满口火辣辣的红辣椒,才有了落地的感觉。尽管我吃辣不知道是本来就不行还是确实退步了。这里的人们也可爱闲适。每到夏天的晚上,几乎倾半城而出,沿着穿城而过的那条河散步,看河边水草,看夜空月色,是这个城市共同的习惯。在我还在家的那些年,我会走在河堤上,看着外甥女穿着花裙子,牵着一条和她差不多大的狗在我们前面奔跑,心里有微妙的喜感,这两只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啊……然后时不时和路过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打招呼……这就是小城的生活。夏天的夜晚真的很热闹,散步的纳凉的锻炼的跳街舞(街边广场舞……)的,散布于城市的每一处空地......穿行在他们之间,看着他们冒着热气的面孔,觉得亲切。走在商业大楼往三角坪那段路上,就在想小时候从二舅家一个人走回家过一次,那时候真心觉得超远啊,而且出了回龙路和十字街,那对于我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几乎没怎么涉足过(后来得知高中毕业前很多孩子都这样,张家界城都只走了一半),现在觉得这段路甚至没有在北京的住处到最近的地铁口远。那些老路上的老巷子、老铺子、老街边摊,都是硕果仅存的珍藏,巷口一个炸油粑粑的老太太,拐进去可能是小男孩们偷偷溜过的网吧,里面藏着一个凉面摊子,旁边是租书店,各种缺了页沾了油渍的武侠言情漫画书......我喜欢想象那种情景,一个镇子,鸡犬互闻,整个镇上的小孩在街上打打闹闹,一起捣蛋,一起长大……我有几年住过那种小巷子,路边有人盖了三四层的仿欧式小洋楼,有人是铺子和家二合一,路过时可以看见小孩打滚,电视里放着狗血的古装片,还有一家几乎是古时候的杂货店,晚上是用N块木板封住窗口,有那种装糖果的大玻璃罐子,还有低矮的檐棚,挂着旺仔牛奶糖和棒棒糖,顺便卖些酱油醋,老太太守着小电视机。我每年都担心,再下一年回来,这些都不见了。虽然大商场越来越多,新的飞机场和火车站都很漂亮,路边也有了文艺的自助图书馆,最近听说连星巴克都有了。可是凉面和米粉不光涨到天价还一点也不好吃,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每年回家同学们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fzi/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