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柚子树 > 柚子树防治 > 正文 > 正文

我们,跨越时空ldquo对话rdq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2 16:11:04

编者按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为大力营造庆祝建党周年浓厚氛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金东区融媒体中心、金华日报社金义新区分社、金东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启动“追寻·建党周年”大型主题报道,年轻记者兵分多路重访和重温百年党史上的重要地标、重要事件。在筚路蓝缕的石库门,在星火燎原的井冈山,在确定根本宗旨的延安,在“进京赶考”的西柏坡,在印下血书的小岗村……从今日起,“金义新区”发布开设“追寻”专栏,通过记者采访手记、历史事件亲历者讲述等方式,探究历史脉络,寻找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精神密码。“金义新区发布”视频号、“掌上金东”、“金义新区新闻网”、《今日金东》同步推出专题报道。此为第三期。

位于黔北的遵义,因为一次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86年前,也是在这里,红军转战3个多月,演绎了“四渡赤水”等传奇。

4月中旬,我们从金东出发,一路西行,追寻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信仰光芒。

遵义、金东,两座相隔多公里的城市,因为理想、信仰相牵,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钟赤兵,开国中将

86年,弹指一挥间。

我一直记得,敌人机枪扫射的声音,飞机在头顶盘旋的轰鸣,还有——子弹钻入体内那种撕心的疼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叫钟赤兵,是一名老红军,大家都叫我“独腿将军”。你没看错,我只剩一条腿了,事情得从年的娄山关战役说起。

那年我21岁,在二渡赤水河后接到命令:务必拿下娄山关!

娄山关易守难攻,大家从下往上打,弹药不足就“上刺刀,取马刀”。突然,一颗子弹击中我的右腿,可我哪有心思管这个,撕开衣服简单包扎了伤口,继续不要命地往前冲。

当娄山关被攻下以后,我实在坚持不住,昏迷在阵地上。医院休养,我一听不干了,这打完娄山关必须一鼓作气攻下遵义城,作为第12团政委的我怎么能缺席呢?

攻克了遵义城,我的腿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只能截肢。那时医疗条件很差,一把砍刀、一把手锯就把我的右小腿给截了。说不疼是假的,但更让我心疼的是,失去右腿叫我怎么领兵打仗啊?

即使如此,由于手术后没有消炎药,我的伤口还是感染了。为了保命,我连续做了两次截肢手术,一条右腿就这么……

我在“阎王殿”进进出出三回,死都不怕,还怕长征么?!

雪山陡峭,担架上不去,我用双手爬;过草地,我拄着拐杖和战友一起走……

孩子,你们没有经历过战火连天的岁月是何等的幸运!我经常想,若是我和战友们能像你们今天这样生活,该会有多么幸福……

林广凡,遵义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尊敬的钟爷爷,您好!

我叫林广凡,来自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到遵义创业已经18个年头。我常常听人说起您的故事——单腿走完长征路,敬佩您,也心疼您。还有许多和您一样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就不会有如今的岁月静好。

现在祖国强大了,也给予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年,我带着几个小伙伴来到遵义,寻找资源,办厂、开矿。做煤炭生意,不仅手续繁琐,投资周期长,而且勘探辛苦,如同先辈的长征,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现在我们公司是当地最大的煤炭集团,去年公司实现产值1.2亿元,纳税万元。

您不知道,以前那个“三无”(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城外没有公路)的遵义已经大变样,这得益于国家的脱贫攻坚战,革命老区百姓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也尽己所能,为多名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一个矿工年收入有6万多元,大家都笑称“来公司工作就能脱贫”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钟爷爷,你们的豪迈长征已经完成,我们新一代的长征才刚刚开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方柯/绘

“要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

孔宪权,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

我叫孔宪权,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第一任馆长,也是一名老红军。

年2月,娄山关战役中,我的胯骨中了敌人6发子弹,被人抬下山后就留在当地老乡家中养伤,没想到这一留便是一辈子呦。

年,当地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我参加过娄山关战役,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便让我参与。

那时候啊,建纪念馆没有样板参考,只能硬着头皮上。哪里有红色文物就去哪找,贵州山多路陡,交通不便,我们常常要翻山越岭,去老乡家征集文物。不过,长征都走过来了,这点苦不算啥!

就这样,我们走遍了遵义及周边44个县(市),征集文物1余件。纪念馆建成后,我被任命为馆长,同时也是号讲解员。我喜欢给孩子们讲过去的事,他们眼里的好奇、崇拜和敬意,就说明之前的努力没白费咧。

小平同志也来过这,他说过一句话:“你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最合适的人选。”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干劲也更足了。

后来在小平同志的帮助下,毛主席为纪念馆题了词:遵义会议会址,这在全国革命纪念馆中可是唯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常和儿子、孙女说,不管走到哪,长征精神不能丢,这段历史不能丢。现在我孙女孔晓已经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资深讲解员了,每天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长征故事。她说,要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蒋祥荣,艾青故居管理员

尊敬的孔叔叔:

您好,我叫蒋祥荣,是金东区傅村镇畈田蒋村艾青故居的管理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这首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您也许看到过。从出生到5岁上学前的时间,艾青就是在“大堰河”的陪伴下度过的。我是“大堰河”的侄女婿,见过艾青还乡,他在村里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艾青逝世后,故居对外开放。一楼是大堂、厢房,是艾青当年生活的场所;二楼是摄影作品展示区,多为艾青早年间的一些照片。

现在艾青故居是金东区的红色研学基地,隔三岔五就会有孩子们来参观学习。我呢,就和他们讲讲艾青的动人故事,也算为共建“和美金东、希望新城”贡献点力量。

孔叔叔,您那时候建个纪念馆可真不容易。现在好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修路、美化庭院、建公园,这一个个工程就是要把“艾青故里”建设好。

其实啊,不管是长征精神还是艾青事迹,都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不,艾青故居新来了讲解员,古稀之年的我也可以歇歇喽。

方柯/绘

“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得”

王茂应,遵义市隆兴镇淋滩村村委会主任

你好,金东的朋友:

我是遵义市隆兴镇淋滩村村委会主任王茂应,我们村在山弯弯里,看着不起眼,但和红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渡、四渡赤水就曾在这里发生。听村里老人说,那时候打仗,有好多红军留在村里养伤,其中就有一个叫宋加通的老红军。

后来,四川古蔺县地下党组织召集留在淋滩的红军,建立淋滩红军党支部,宋加通担任支部书记,一直到全国解放。这个党支部厉害得很哦,这是唯一由参加长征的红军伤病员组成的地下党支部,也是救助伤病员最多的一个地下党支部。

你们知道吗,在淋滩村,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棵柚子树,也和宋加通有关。上世纪70年代,宋加通的一位战友从云南来看他,给他带了几株柚子苗,栽种成功后,全村普及,我们这里的柚子特别甜。

每年秋天,十里八乡的人都赶着过来买柚子,3棵柚子树能挣多元呢。为了纪念宋加通,大伙把这柚子叫做“红军柚”。

这些年,咱村变化可不小,壮汉们不出去打工了,专心种甘蔗;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建起红糖厂。现在整村脱了贫,“红军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红军柚”“红军糖”……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老百姓对红军满满的热爱。我时常在想,当年红军来到这正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今天靠着这些红色产业,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得!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

陈春生,源东乡东叶村党支部书记

王老哥:

你的这番话可是说到我心坎上了。

我们村也和淋滩一样,藏在山坳里,以前啊家家户户都养猪,没几年村里就成了“山上桃花红艳艳,山下苍蝇黑压压”。“五水共治”之后,种植业成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家都钻研着如何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卖个好价钱。

淋滩村有红色资源,东叶村也不差,早期社会活动家施复亮和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故居就在东叶村。前几年,我们村相继改造施复亮、施光南故居,建设施光南纪念馆,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游客也一天比一天多。有一些头脑活络的村民啊,开起了农家乐,一个月赚五六千元没啥问题。

村里还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农村电商,建了农村电商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办公楼、电脑家具免费提供,就冲这个,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多了起来。

“我们的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就像施光南所创歌曲唱的那样,只有奋斗才能为家乡增光。王老哥,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是一样的,乡亲们都指望着我们呢,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方柯/绘

记者手记:

信仰总是有力量

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5天时间,我们辗转遵义各地,不论到哪,每每听到关于红军的故事,总忍不住热泪盈眶。此次“追寻”之旅,我们遇到了很多人,从耄耋老人到“90后”,他们的只言片语,道出了信仰的力量。

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采访时,解说员任婷告诉我们,馆中每年只有两个入党名额,大伙都“抢”,虽然她已经入职15年,至今还是入党积极分子,她分外珍惜每次机会。

娄山关风景区解说员徐毅是个“90后”,她喜欢在陈列馆的一面面照片墙旁停留——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大都比她的年龄还小。没有留下照片的大多数战士,把青春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她动情地说:“刚开始背讲解词时,我还有点疑惑。文献材料看得多了,就理解了他们那么年轻就投身革命的原因,那是可以为之献身的信仰。”

在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采访时,我们偶遇当地的老人、今年67岁的夏华。闲聊中,他提起红军的那些往事,不禁湿了眼眶:“红军战士们太伟大了,我们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对党的忠诚,对历史的敬仰,对长征精神的传承,无疑已经镌刻在遵义人的骨子里,感染着来这里的所有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遵义,另一场没有硝烟的“长征”也已经结束——8个贫困县(市)“摘帽”、个贫困村“出列”、92.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在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柏杨村村口,“柏杨村没有柏杨树,只有天麻。”汇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倩和记者打趣道。该村年前,全村户村民有户是贫困户,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后来外乡人杜田强看中这里的环境、气候,成功种植天麻,村两委如获至宝、盛情挽留,让他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天麻。就这样,天麻育种中心拔地而起,天麻仔、天麻片、天麻粉等销往省内外。村民尤明洪告诉我们:“年底分红加上务工费,一年有6万多元。”

一路追寻,一路激情:不管遵义还是金东,那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红色信仰,代代相传,正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全国人民追梦路上不忘初心矢志奋斗的不竭力量。

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玉杰程梦倩/文卢奕仿黄云鹏胡一谦/摄责编:傅雯君监制:楼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ouzishua.com/yzsfzi/8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柚子树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